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1-07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深秋,鄂西山區利川市南坪鄉南坪村的菜地里,青的、紅的辣椒長勢正好,個大、肉厚、辣味十足,掛滿枝頭。壟溝間挺立著環境監測器,地面鋪滿了防草的薄膜、四周還插放著黃色的粘蟲板……
一個偏遠山區貧困村卻是一片現代化菜地的景象,這得益于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飛和他的團隊。
“南坪村傳統作物是玉米,這里自然氣候條件不錯,但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靠自然條件,憑經驗生產,品種單一。一年下來,畝均收入不到千元。”這是王飛2015年初到南坪村時的印象。
針對像南坪村這樣有自然條件,但缺技術、缺想法的貧困地區,近年來,湖北省農科院等農業科研機構主動開展了“農業科技下沉”工作,向貧困地區選派科技副縣長、科技特派員、產業發展顧問、青年博士服務團、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等。先后有131個團隊、888人次專家被派往湖北大別山區、武陵山區、幕阜山區、秦巴山區等貧困地區,提供全方位、持續性、定制化農業科技解決方案,把成果轉化和科技推廣融入脫貧攻堅,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貧困地區傳統產業的提檔升級。
從研究室,到田間地頭,王飛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蔬菜專家,他和團隊來到距離武漢600多公里車程的南坪村。“扶貧之處,多數信息閉塞。我們就要打破這個限制,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外部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他說。
面對無產業、缺科技、少勞力的實際,王飛和團隊根據當地氣候和地勢特點,決定調整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由傳統玉米改種鮮食辣椒。為了讓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2015年以來,王飛團隊與村干部每年在南坪村展示辣椒新品種與新組合,以及收益情況,給農戶充分的選擇空間。
“技術是成熟的,但想讓農戶愿意種,并且能種好,還是要蹲下來,一點一點耐心細致地手把手教。”王飛說。正因此,每天挨家挨戶上門解答技術問題,指導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成了王飛和同事們在村里的主要工作。
連續幾年辣椒新品種的成功展示,推動了該村農業種植結構逐漸調整。如今,1000多畝辣椒已成為該村穩步增收的動力源泉,平均畝產值9200元,農戶一年可以從每畝地上拿到純收入3000元以上,遠遠高出種玉米的收益。
在湖北脫貧攻堅推進過程中,像王飛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人員扎根在貧困地區,幫助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
“讓專家蹲點跟進,為貧困地區‘量身定制’科技服務,我們正把一批批一流專家送到農業生產第一線。”湖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劉曉洪說。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