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1-07 作者:佚名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馬榮和田義明手捧豐收的土豆
“16畝土豆,每畝產值有6800元左右,收入還行……”正在田里挖土豆的馬榮計算去年土豆收入時顯得有些靦腆。
今年47歲的馬榮是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香泉鎮香泉村二社農民,一個靠種土豆發家致富的人。
田義明和馬榮在一起搬運土豆
金秋十月,正是定西土豆的收獲季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在定西山區,隨處可見一車車土豆運往山外。
定西市是我國著名的馬鈴薯(土豆)之鄉,當地農民家家戶戶有種植土豆的傳統,在山區,種土豆是當地農民最重要的產業。“定西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一句俗語,定西民眾口口相傳,講述著當地百姓對土豆的“情懷”。
土豆苗培養室里科研人員培養種苗
世代種土豆的馬榮2016年和當地土豆生產企業甘肅凱凱公司簽訂了訂單種植土豆的合同,年初由凱凱公司免費給馬榮提供種子,收獲時凱凱公司扣除種子費用后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1元的價格全部收購馬榮田地里的土豆。
馬榮家有18畝地,其中16畝種土豆。甘肅凱凱公司的訂單種植給馬榮家提供種子、地膜還有全年土豆種植技術指導。
土豆大田機械化耕作
2018年,馬榮家的土豆豐收,每畝產量達到2.8噸左右,由于馬榮種的是一級種薯,畝產值達到6800元左右。
原本每年都在自家種土豆的馬榮,有了和企業的訂單種植合作后如虎添翼,不僅自家種土豆賺錢,還常年在當地土豆企業打零工賺錢,由于他的多面手本領,他比其他零工的工資總是高一些,每天早七點半到土豆大田里上工,下午六點半散工,中午休息兩小時,馬榮每天能拿到150元的工資,并且每天下午散工前就能拿到當天的工錢。
在田地里干了一天活的馬榮回家第一件事是抱抱一歲多的孫子
自家地里土豆收入不菲,經常在土豆生產企業里打工收入也同樣可觀。
走進馬榮家,2016年新蓋的房子里收拾得井井有條,寬大明亮的窗戶、豪華舒適的沙發、擺放整齊的茶幾。院子里停放著五菱牌小汽車、農用拖拉機,一輛電動摩托車是他短距離外出的代步工具。
日光溫室里土豆育種栽培等為定西土豆種植提供了保障
田義明和馬榮同屬香泉鎮香泉村的農民,田義明將家里15畝農田全部流轉給土豆企業,除了自家院子花園大小的一點菜地,再沒有一分耕地可種。常年在流轉了他家農田的土豆生產企業甘肅凱凱公司打工,田義明成了一個十足的產業農民,每月拿著2300元的固定工資,干著種土豆、收土豆、搬運土豆、倉儲土豆等一系列離不開土豆的活。
“在土豆生產企業拿固定工資,雖然沒有每天打零工收入高,但不管刮風下雨天,收入都有保障。”田義明說。
馬榮和鄰居們一起在田地里揀收土豆
資料顯示:目前,定西馬鈴薯(土豆)種植面積穩定在300萬畝左右、產量超過500萬噸,分別列全國地級市第二位和第一位。
“2018年,定西農民人均從馬鈴薯(土豆)產業中獲得收入159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2%。”定西市副市長陳學儉表示,馬鈴薯(土豆)產業已成為定西優勢支柱產業之一,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曹志政 文/圖)
相關標簽:甘肅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