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9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實訓課堂
山核桃林迎來教授團隊
圖為葉正錢教授(左)在指導林農觀察山核桃土壤改良技術應用效果。
這段時間正是南方特有經濟樹種山核桃的關鍵生長期。在山核桃主產地浙江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山核桃林里,浙江農林大學教授葉正錢已經連續忙碌了好幾天。應當地多個山核桃產業合作社邀請,葉教授這些天帶著團隊成員深入山核桃比較集中的村鎮,現場指導林農如何科學栽培山核桃、改良山核桃土壤、加強山核桃林的管理。
手把手教技術 土壤精準管理
看到葉教授又在山核桃林里忙碌,島石鎮政府農辦主任高衛龍感動地說:“島石鎮是中國山核桃第一鎮,老百姓經濟來源全靠山核桃。近年來島石出現山核桃林退化,幸虧有葉教授,他每次有求必應,那么遠來島石鎮技術指導、做試驗、搞培訓。我們島石鎮的山核桃產業發展,離不開浙江農林大學教授們的支持和關心。”
山區經濟發展滯后,貧困人口相對集聚。山核桃是我國浙江等地山區特色優勢干果,營養價值高、栽培效益好,能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山核桃主產地臨安區,依然有不少農戶因為缺乏科學栽培和管理山核桃的技術,守著“搖錢樹”卻難致富。
從2007年開始,葉正錢為更好地向當地林農傳授山核桃栽培技術、引導林農通過科學經營山核桃發家致富,確立以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技術作為主攻方向。在研發相關技術后,他更是將技術手把手傳授給當地林農,不僅有效推進了臨安山核桃產業的發展,在助力當地山區林農實現精準扶貧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
一批示范基地 林農高度認可
2017年,臨安區島石鎮林豐山核桃專業合作社的山核桃樹無緣無故開始落葉,負責人方林山手足無措之際,又一次聯系了葉正錢。“葉教授和團隊成員,通過對山核桃根系、土壤進行檢測診斷后,給出了適合我們林地的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法。施用專業配方后第二年,毛根就慢慢多起來,葉片看著正常了,產量也提高了。而旁邊沒有使用相關技術的其他山核桃林衰退嚴重,對比非常明顯。”
“葉教授經常來給我們培訓山核桃生產技術,深入淺出,一遍又一遍,我們都差不多入門了。”太陽鎮山核桃大戶黃炳潮表示,他現在掌握的山核桃栽培技術,都是葉正錢老師教的。“我在山核桃土壤酸性改良、土壤速測方法、配方施肥要點等方面自己試著做,我家林地效果明顯,變化很大,其他朋友看到了就來問我,我也能幫助別人。”
“山核桃是臨安林農的‘民生樹’,也是臨安的優勢特色產業,葉正錢是臨安山核桃土壤植物營養方面的專家,他研發的山核桃林地土壤精準管理技術,是應對山核桃退化的治本之策。”臨安區山核桃首席專家丁立忠說,葉教授的相關技術近幾年在產區大力推廣,建立了一大批示范基地,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了林農高度認可,對臨安山核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教授組團培訓 農民收益提高
“能夠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幫助農民解決一些問題,為廣大林農精準脫貧出點力,我覺得非常榮幸,這既是我們高校科研人員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葉正錢說,他所在的浙江農林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就組成了經濟林土壤健康管理團隊,對山核桃、香榧、雷竹、毛竹等經濟林主產區開展土壤基礎數據調查與監測,采集土壤和植物樣本10萬余份,全面摸清了經濟林土壤退化的本底,為修復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結合野外調研和試驗研究,他們深入探討經濟林土壤退化的原因及影響因素。
在此基礎上,該學科的老師們研發了經濟林土壤養分精準調控(測土配方施肥)、特色經濟林施肥專家系統、山核桃及雷竹配方肥;開展了林地生草種類的選擇、栽培及管理技術、植物緩沖帶及生態采收方式的研發。相關成果的研發與推廣,使經濟林土壤酸化得到控制,養分達到平衡,干腐病得到控制,林地灌草生物多樣性增加;農藥、化肥施用量降低15%,農民收益間接提高了17%。
在服務社會的同時,葉正錢所在團隊的研究成果“南方特色商品林土壤質量退化機理與修復技術研究”獲得2011年和2017年中國林學會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浙江特色經濟林土壤精準管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進步三等獎;“區域土壤環境質量與農產品安全性關系的基礎研究”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