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8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全程帶圖 節點到場“互聯網+”
浙江臨安新建農房監管開出“綜合方”
如今,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農民建房的麻煩事兒減了不少:有洋氣的設計圖紙、有牢靠的泥瓦工匠,就連審批都能通過手機辦,“一次都不用跑”。記者從該區了解到,去年以來,臨安共審批6250戶農房,帶圖審批、檔案齊全、帶圖施工率全部達到100%,實現了農村新增建房零違建。今年,臨安還提出打造全國農村建房管理的新典范。
臨安地處杭州西郊,下轄270個行政村、36個社區,由于風景秀美,加上毗鄰城區,老百姓又普遍富裕,建房積極性很高。長期以來,農村建房批少建多、批低建高、未批先建、風格雜亂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鄰里糾紛多、村莊風貌管控難。
2017年,臨安成立農村住房規范化建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臨安區住建局局長陳棟告訴記者,過去針對農房建設監管,更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雖有療效但很難持續,也很難“藥到病除”。現在則是通過開出“綜合方”,系統化、全方位去破解,并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據了解,在方法上,臨安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在加強全過程監管的同時,更注重全鏈條服務,探索出以帶圖審批、帶圖施工、帶圖驗收,建筑放樣到場、基槽驗收到場、施工過程到場、竣工驗收到場為主要內容的“三帶圖、四到場”模式。
臨安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駱雨晴告訴記者,為了減輕農民建房負擔,同時規范農房設計,形成相對協調的村莊風貌,臨安總共制定了浙西民俗型、山地宜居型、田園風光型、現代舒適型4種風格,每種風格7個樣式,每個樣式又分為大、中、小3種戶型,總共84套圖集,供農民免費使用,滿足多樣化需求。
記者看到,每套設計方案圖文并茂,建筑平面圖、實例圖、功能布局等一應俱全,農民按圖建房即可。若需局部微調,每個鄉鎮都聘請了“駐鎮規劃師”,免費提供后續服務。當然,農民如果要自行設計,也可委托有專業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經批準后可予以建設。
實施農村泥瓦匠持證上崗,是臨安加強農房管理服務的另一個重要環節。2018年以來,圍繞建筑識圖、施工技術、政策法規等方面,臨安分批對2500多名農村泥瓦匠進行了免費培訓,對培訓合格的頒發“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合格證”。
農村建房量大面廣,持續時間往往又很長,導致很難有效、及時地監管,造成違建事實后再予以拆除,容易激化矛盾沖突。對此,臨安除了在施工圖和泥瓦匠上做文章,還設置了四個關鍵節點,要求鎮街、村管理人員在新建房屋放樣、驗槽、施工、竣工時必須做到“四到場”,確保新建農房真正按圖按規施工,不違章、不走樣。
值得一提的是,臨安還運用“互聯網+”,探索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現在,農民可直接通過電腦或手機將審批資料傳至線上審批平臺。平臺上,基層規劃、建設、國土等管理部門實行聯合審批機制,使得農房建設審批時間從過去的20天縮短至7天。
接下來,數字化在臨安農房監管上將會有更多用武之地。據介紹,臨安準備將圖集搬上網,方便老百姓用手機就可以選擇心儀的設計,并打造物聯網遠程監管系統。另外,臨安還計劃建立網上工匠評價管理系統,實行紅黑名單懲罰機制,促進工匠爭先創優、打造精品。今后,農民可按評分高低,選擇有水平、有信用、守規矩的工匠。
“通過優化監管和服務體系,我們除了要打造老百姓喜歡的農房、放心的農房外,還要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打造讓老百姓能增收的農房。”陳棟介紹,臨安將以農村建房管理推動特色民宿集群發展、規模化發展,并加強現有古建筑的保護和修復,著力打造一批鄉村旅游名村、特色產業強村。
在太湖源頭的指南村,老百姓就嘗到了農房整治帶來的甜頭。3年多來,村莊突出拆整并重,對破舊附房、危險房屋、封閉式圍墻、彩鋼瓦等構筑物進行拆除,并對超高樓層予以削層處理,較好地還原了古村落風貌。去年,村莊游客達到4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000萬元。2015-2018年,村民因旅游發展人均新增收入近萬元。
相關標簽:臨安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