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28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資料圖
在城市轉了一圈,她選擇回到果園。邵偉娣生于1987年,是浙江紹興人,父母以種植果樹為生。
在邵偉娣幼時的記憶里,滿滿的都是父母在果園里翻土、施肥、剪枝、采摘果子的情景。這樣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她不想像父母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
2008年7月,邵偉娣從紹興市越秀外國語學院畢業后,決定到外面去闖蕩。做過文員、銷售等工作,每月幾千元的工資,讓她覺得外面的生活并不如自己想象的美好。
回頭看看父母,靠10畝梨園,不僅悠閑自在,每年還有上十萬元收入,比打工強多了。“我如果種一些市場上沒有的新品種,是不是更有經濟效益?”她將想法跟父母一說,家人都很贊同。
邵偉娣開始上網搜集資料。恰好有個朋友從山東出差回來,告訴她山東有個農產品果樹苗木的新品推介會,建議她去看一下。
正是在這個會上,一家農業研究所從芬蘭引進并經國內優化的最新水果品種——紅梨,引起了她的注意。這種梨外形似蘋果,成熟后顏色為粉紅色。切開品嘗,果肉雪白細嫩、酥脆、汁多、果核小,梨味十足,并兼有少許荔枝味。“耐儲存,可自然儲存5個月以上,適應性好,南北方都可種植,2~3年即可結果,盛果期可維持50年以上。”聽完專家一席介紹,邵偉娣動了心。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家研究所的育苗僅有20棵,且價格1萬元一棵,而一棵普通的梨樹苗才幾元錢。回家后,邵偉娣輾轉反側:到底1萬元一棵的苗木值不值?得市場說了算。
她特意到超市做了調查,結果發現,普通青皮、黃皮梨都在幾元錢一斤,國產紅皮梨賣10多元一個。“水果是剛需,10多元一個的梨有人買,我這梨種出來應該不愁銷路。”因為父母不支持她冒險,沒錢買果苗,她找朋友借了20萬元。就這樣,她跟山東這家農業研究所簽訂了合同:對方提供技術,全程跟蹤指導,邵偉娣負責種植和推廣。
2013年4月,邵偉娣把20株果苗移栽到了父母的梨園里。第二年,開花結果。看著一棵棵小樹上掛滿了蘋果形狀的紅梨,邵偉娣欣喜若狂。
紅梨單果重360g~400g,最大近800g。市場檢驗的時刻到了。她把水果拖到農貿市場去賣,其他梨子5元一斤,邵偉娣的紅梨10元一斤。剛開始,人們覺得貴,少有人買,邵偉娣就把紅梨削成小塊,讓人們免費品嘗。結果,因為味道好,紅梨一搶而空。
后來,她到批發市場上批發,漸漸當地人都知道她賣的新奇水果,超市也找上門來,要求批量進貨。她給紅梨取了一個很雅致的名字:“君睞紅梨”。
看到市場越來越大,她決定培育小苗,擴大種植面積。2014年,她用20棵引種苗,培育了約一千棵君睞紅梨苗。一些果品公司對這個新品種虎視眈眈,要買斷她的技術和所有種苗,被她拒絕。
這時候邵偉娣更有信心了,“專業人士要買斷品種,證明有前景”!今年,看到她賣的梨銷路好,附近農戶都改種這種水果。2萬棵君睞紅梨苗,以每棵150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除去3年的投資,她凈賺了200多萬元!
當地客戶絡繹不絕,連廣東、北京和陜西等地的客戶也慕名而至。盡管有幾百畝的種植基地,但全國市場的訂單如此之巨,她開始想到發動周圍有地的農民都一起搞育苗種植,他們培育果苗,邵偉娣統一回收。這比單獨靠賣梨收入要高。
今年,她在全國各地開發種植基地,合理利用閑散的勞動力和荒置的土地合作種植育苗。近日,她的種植基地又開辟到湖北赤壁等地。
“到今年底,大幾百萬元的收益是有的。”邵偉娣高興地說。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