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9 作者:佚名 來源:邵陽新聞網
李玉陽在獼猴桃基地
基地一角
6月18日,在新邵縣潭府鄉合輝村獼猴桃基地,放眼望去,千畝連片的棚架下,一陣風吹過,撩起綠葉下青黃色的獼猴桃,盡管還未到成熟季節,卻也引得人垂涎欲滴。
新邵縣玉輝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玉陽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去年該公司出產獼猴桃500余噸,銷售收入突破1500萬元,貧困戶直接分紅261余萬元。在他眼里,當前自己從事的甜“獼”事業是脫貧利器,是“希望之果”。
李玉陽在看獼猴桃的長勢
荒地變“寶地”
再創業有了希望
李玉陽是新邵縣潭府鄉合輝村人,由于家境貧困,1992年高中畢業后就外出闖蕩,先后在貴州、江西和湖南懷化等地經商,2000年在懷化開始涉足房地產業,事業逐步發展壯大。2005年,他與人合股成立了一家上規模的房地產公司,逐漸積累了上千萬財富。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玉陽了解到獼猴桃巨大的市場價值,能否在家鄉也發展種植獼猴桃呢?李玉陽反復琢磨和論證。“村民生產方式單一,沒有好產業支撐,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老年人、婦女和小孩無力耕種土地,合輝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田土被拋荒。”李玉陽思考著。
2012年他請來專家在潭府鄉進行土質、水質檢測和氣候條件論證,結果表明符合種植條件,獼猴桃完全可以在當地“安家落戶”。于是,他最終決定引進“水果王”,讓它變成家鄉父老鄉親的“致富果” 。同年,李玉陽將懷化的事業交給兒子打理,義無反顧地“棄商從農”。
自2013年以來,李玉陽陸續在潭府鄉的中潭村、上潭村、周家村和樟樹村等地承包土地4000余畝,重點用于發展獼猴桃及藍莓、無花果等特色水果產業。
成熟的藍莓
留守村民變農業工人
就業有了希望
2013年8月,新邵縣玉輝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隨后,該公司與水果全產業鏈企業聯想控股佳沃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成為佳沃種植基地連鎖企業,著力打造以“金艷獼猴桃”“東紅獼猴桃”為主打產品的生態種植基地。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 ,租用農戶土地的方式,付給300元/畝年租金。
在合輝村,已過古稀之年的老太劉定秀足不出村,每月就可以掙到近3000元錢。2014年,新邵縣玉輝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正式在合輝村開始種植獼猴桃,劉定秀等留守村民便擁有了就業機會。他們將手中田地流轉,同時為獼猴桃基地干活,拿取100-170元每天不等的報酬。去年,該公司共支付工資和土地租金430余萬元。
目前,李玉陽已在基地建立獼猴桃分選車間、冷鏈物流儲藏庫、肥料倉庫和觀景平臺,計劃在2022年前投資2.2億元,在潭府鄉及周邊鄉鎮建設萬畝優質獼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并以此為中心,建設獼猴桃新品種試驗示范園、核心示范園、生產示范園、苗木繁育基地、物流貯藏區及農產品加工廠,目前已完成產品深加工研發。屆時,可創造季節性、非季節性就業崗位2萬余個。
李玉陽和技術人員商討種植技術
貧困戶變股東
脫貧有了希望
玉輝農林公司的獼猴桃種植項目,不僅是新邵縣規模最大的農業扶貧產業項目,也率先實現了最多人口的精準扶貧 。2018年,該公司已與潭府鄉、太芝廟鎮、潭溪鎮7792名貧困戶簽訂委托幫扶協議,當年貧困戶直接分紅261余萬元,每年可為貧困群眾創收400多萬元。
70余歲的李雨素是一名貧困戶,說起獼猴桃產業給自己家帶來的變化,他感慨萬千:“搭幫李老板,讓我這個老人還能在家門口做點事,每年能拿到2萬多元的工資哩。”
在該公司的帶動下,李雨素通過土地等入股方式成為了“貧困戶股東”每年有了固定收入,今年9-10月,潭府鄉又將迎來獼猴桃的大豐收,而年底,李雨素將迎來又一次分紅。
自2013年引進“水果之王”獼猴桃特色產業落戶新邵后,通過5年多的精心培育、規劃建設,新邵縣玉輝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現正發展為一家集獼猴桃、藍莓、無花果、軟籽石榴等特色產業開發、種植、深加工、冷鏈銷售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型企業,使獼猴桃為主打的特色產業成為新邵脫貧致富的“黃金果”。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