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精品-av日韩高清-av秋霞-av片在线免费看-欧美视频一区二区-欧美视频一区

84農業網

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魚|養雞|養蛇|養鵝|養鴨|養龜|養蝦|養蟹|養鹿|養蠶|黃粉蟲

行業: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驢|養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新聞

脫貧攻堅 榆中縣念好“產業經”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9    作者:邱暄美 劉健 尤婷婷    來源:甘肅日報

來到榆中,恰逢甘肅省2018年度18個貧困縣摘帽退出公示期滿,榆中縣位列其中。

“榆中能脫貧摘帽,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做好了產業扶貧這篇文章。”榆中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

地處蘭州市東南部的榆中,一直都是蘭州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沿著大力發展產業、實現農民脫貧增收這條主線,記者強烈感受到了榆中縣脫貧攻堅的強勁脈搏。

  搭建新型銷售平臺,深挖優勢產業潛能

榆中縣今年雨水格外好,田野里滿眼的新綠散發著勃勃生機。

說起榆中農業,當地人不約而同地提起高原夏菜。

高原夏菜,是蘭州市部分縣區依托夏季涼爽、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點,在高海拔地區生產的優質蔬菜,以其綠色、健康、安全的品質深深地植入了廣大消費者的心中。

作為高原夏菜的主產地,榆中高原夏菜在全縣農業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全縣18個鄉鎮、143個行政村中,有近6萬戶農民種植高原夏菜,涉及24萬人,占全縣總人數的54.3%。2018年,全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44.3萬畝,蔬菜總產量110萬噸,實現產值18.3億元,以榆中為主產區的蘭州高原夏菜品牌在國家質檢總局品牌價值評估工作中被評估了58.99億元……

正是這種不容忽視的地位,讓高原夏菜成了榆中做強特色農業、推動脫貧攻堅的拳頭產業。

“甘肅高原夏菜看榆中,榆中高原夏菜在馬坡。”說起馬坡鄉的高原夏菜,馬坡鄉黨委書記高輝民如數家珍,言語間透著自豪。

從風景秀麗的興隆山下沿著新修的公路前往馬坡鄉,山路蜿蜒向上,白云在碧藍的天空中時卷時舒。雖已是夏初時節,仍能看到高聳的馬銜山頂尚未消融的潔白雪線,令人心曠神怡。

高輝民說,興隆山海拔3000米,馬銜山海拔3600多米,馬坡鄉位于兩山之間,海拔高、日照強、溫差大,這里的蔬菜生長周期長,幾乎不受病蟲害干擾,而且富含各種營養元素,是榆中高原夏菜中的上品。

與榆中許多鄉鎮一樣,馬坡鄉將高原夏菜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加大扶持推廣力度,形成了家家戶戶種菜的局面。

“光種好菜還不行,還得要能賣上好價錢。”高輝民說,蔬菜價格非常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遇到滯銷時,不光賣不上價格,還有爛在地里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坡鄉在建設電商平臺方面做起了文章。

“去年,公司網上蔬菜銷售額近200萬元。”在馬坡鄉上莊村的榆中南山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剛剛捧回蘭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牌子,負責人張化祥一邊在電腦前處理客戶新下的訂單,一邊笑容滿面地介紹說。

張化祥銷售的蔬菜可不是鮮菜,而是經過脫水烘干加工的干菜。

20來歲的張化祥是一名返鄉大學生。他瞄準家鄉的高原夏菜資源,另辟蹊徑,2017年開始建廠,引進設備,將高原夏菜制成了干菜。

優良的品質加上獨特的口感,讓公司的干菜迅速在網上打開了銷路,也給當地高原夏菜銷售開辟了一條新路,筑起了一道價格保底的防線。

“年初和農民簽訂合同,確定種植面積和品種,保底價收購。蔬菜上市時,如市場價超過保底價,就按市場價收購;若低于市場價,則按保底價收購。”

這樣的收購模式,公司會不會吃虧了?

“當然不會,這樣做保護了農民種菜的積極性,同時鄉里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張化祥說。

原來,開辦公司之初,張化祥也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經過鄉上牽頭,村里將88萬元集體資金作為股金注入南山蔬菜種植公司。條件有兩個:一是要開展訂單種植,設定保底價;二是以股金收益分紅,對口幫扶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保證每個貧困戶每年收益2000元。

張化祥說,正是有了村里的這筆資金,才有了公司現在的良好局面。“再說,干菜的利潤要比鮮菜高很多,只要農民保持種菜的積極性,我們少掙點沒關系,最重要的是能實現雙贏。”

“去年拿到了2000元的分紅,現在給我們貧困戶的政策太好了。”拿著一本大紅色的分紅本,62歲的馬坡鄉建檔立卡戶丁永彩說。

在馬坡鄉,南山蔬菜種植公司并不是唯一的電商平臺。經過鄉上的大力引導推廣,這兩年馬坡鄉每個村都在發展電商,許多貧困戶因得到分紅而受益。

依托龍頭企業優勢,建立精準幫帶關系

“我們剛剛在津洽會上與天津企業簽訂了3600萬元的采供銷合同,高原夏菜很快就能出現在天津大超市的貨架上了。”一見面,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談應勇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記者。

康源農業,榆中縣重點扶貧龍頭企業。

這幾年,康源農業結合農村“三變”改革,通過土地入股、集體資產入股、扶貧資金配股等多種入股形式,采取“村集體+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積極推廣蔬菜標準化種植,在榆中縣12個鄉鎮建成12個綠色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總面積達3600畝。

“每個基地至少能帶動當地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談應勇說,康源農業的綠色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目前已帶動了400多戶建檔立卡戶實現脫貧致富。

楊建元家是康源農業帶動的貧困戶之一。見到他時,他正在榆中縣甘草店鎮三墩營村為康源農業示范基地打理蔬菜冷棚。僅這一個農業產業園區就帶動建檔立卡戶32戶。“黨的政策好,現在生活好得很。”停下手里的活,楊建元打開了話匣子。

楊建元家所在的克澇村是甘草店鎮最偏遠的山區村。由于老母親身體有病,常年臥床,女兒身體有殘疾,前些年,靠著30畝山區旱地,楊建元一家5口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

2017年底,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楊建元家搬到了三墩營村附近集中安置點,住進了93平方米的樓房。

住房的改善只是好日子的開端——在鎮里和康源農業的幫扶下,楊建元進入康源農業蔬菜基地務工,有了工資收入;有股份,每年有分紅收入。同時,他妻子被安排到鎮政府做鍋爐工,又有一份收入。

“現在我們兩口子一年至少能掙4萬多元,比以前翻了好幾番。”楊建元說,兒子去年在石化學校畢業后,在杭州找到了工作,家里少了一筆學費支出,手頭更寬裕了。

龍頭企業帶動脫貧,康源不是個例。

來到甘草店鎮,在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記者見到了在這里打工的建檔立卡戶張宏喜和蔡引露夫婦。張宏喜說:“以前種的是旱地,靠天吃飯,年景好了收成好,年景不好餓肚皮。”

現如今,張宏喜在合作社里喂牛、打掃圈舍,蔡引露在食堂里做飯。兩人吃住都在合作社,就把自己養的兩頭牛托管在合作社里,每年拿分紅。

托管牛還能分紅?

原來,張宏喜口中的分紅是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一種發展模式——“集中托管托養”。通過榆中縣配套產業幫扶資金,貧困戶購買肉牛,以入股的方式交由合作社集中托管托養,合作社向貧困戶每年返還不低于入股本金10%的利潤進行分紅。目前在合作社托管托養的貧困戶已有74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國慶說,合作社按照“支部+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母牛還犢”“分散養殖育肥”“集中托管托養”“訂單收購飼草”“入股分紅”等五種方式,有力帶動了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

榆中縣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幾年的培育,榆中縣已篩選確定了65家像康源農業、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這樣的龍頭企業,成功打造出高原夏菜、中藥材、肉羊、肉牛、馬鈴薯等9大產業聯盟,與26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了精準幫帶關系。

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培育新型發展模式

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郁金香絢麗綻放,一棟棟觀光采摘日光溫室寬敞明亮,一間間的仿古小亭清新雅致……來到榆中縣李家莊村,這些景致直入眼簾,向每一個造訪者展示著田園浪漫。

李家莊村是榆中城關鎮的一個村。雖臨近縣城,但由于長期缺水,這個村始終缺少主導產業,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2017年,李家莊村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田園綜合體試點村。全村因此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計劃建成花海、特色風情小鎮、生態田園、生態養殖、智慧農業生產區等10大功能區,打造智慧農業種植、千畝觀賞花海、特色餐飲、康體養生養老、休閑娛樂、作坊一條街、農耕博物館等46個業態,通過3年時間,讓李家莊村成為特色果蔬種植、農產品生產交易、鄉村旅游休閑、田園娛樂體驗、生態養老居住等為一體的復合型田園綜合體。”李家莊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文說,項目計劃總投資22.7億元,建成后每年將吸引游客200萬人,實現年產值3億多元。

有了產業,脫貧致富便有了支撐,貧困戶生活就有了保障。

今年48歲的李家莊村村民曹致斌前幾年因病做了右肺切除手術,不能干重體力活,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成為建檔立卡戶。李家莊田園綜合體項目啟動后,他將家里的7畝地按每畝每年1000元流轉給了項目,自己也成為田園綜合體的一名保安,每月有2800元的固定收入。

不僅如此,舊房拆遷后,村上為曹致斌家分了兩套109平方米的樓房,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莊稼人一輩子沒有想過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曹致斌說。

建檔立卡戶馬玉德家也因田園綜合體項目而受益。

“分了兩套房,家里9畝地流轉了5畝,留了4畝自己種。”馬玉德說,農閑時間,自己還為項目管護樹木,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再也不愁沒處掙錢了。

張建文說,李家莊村全村共有800多戶農民、9000多畝地。田園綜合體項目啟動后,李家莊村對全村建設用地進行整合,實施整村搬遷,家家戶戶住上了樓房,由村民變成了居民。

更重要的是,村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整合資源,讓村民將自己的土地以股份形式參與生產經營,每畝地每年都有一定的基本收益,同時還能從產業發展的收益中分享紅利。

張建文告訴記者,李家莊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后,能直接解決1800多人的就業,并帶動1000多人實現就業,李家莊村戶均收入將達到10萬元以上。同時,項目還將帶動城關鎮分豁岔村、上蒲家村、朱家灣村3個村共同發展致富。

隨著李家莊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實施,李家莊村農作方式也悄然發生變化。

“以前的大棚又矮又小,沒有水也沒有電,全家人忙前忙后,一年的收入也就兩萬多元。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用這個APP,就能掌握大棚里面的溫度、濕度等情況,還可以通過攝像頭查看不同區域的蔬菜長勢。點一下噴水的開關,閥門就會打開澆水。”村民郭小燕拿著手機演示說。

作為田園綜合體項目的一項主要內容,包括郭小燕家在內的全村150多座蔬菜大棚都得到了提升改造。

“如今我和老頭子兩人就可以忙棚里的事,收入是以前的3倍呢。去年7月大棚進入休整期,有一個月時間休息,全家人還去敦煌和青海旅游了呢!”郭小燕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臉上。

自今年4月天氣回暖以來,前來李家莊村休閑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郭小燕家的許多果蔬都以游客采摘的方式售出。

除了借助鄉村旅游發展采摘經濟,李家莊村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大力發展會員,培養固定顧客群體。人們只要掃碼,就可以下單,足不出戶就能吃到李家莊村的綠色農產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閱讀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哥图库图谜| 老牛家的战争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 一年又一年电视剧演员表| 女特警电视剧分集介绍| 喜羊羊与灰太狼歌词| 郑荣植个人资料| 古天乐电影全部作品最新| 包天笑| 贾林| 功夫2免费观看普通话2021| 底线剧情介绍| 婚前婚后电影高清完整版| 辰巳ゆい| 孤战迷城电视剧剧情介绍| 辐射避难所掉脑袋问题答案 | 推拿电影| busty buffy| 俺去也电影网|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 王渝萱演过的所有影视作品| 俞晴| 肢体的诱惑电影| 怎么做发射器| 最简单的梅菜扣肉做法| 学校急招水电工一名| 大槻响作品| 必修二英语电子课本外研版| 三年片在线观看电影在线观看大全| 张凯丽个人简历| 珠江电视台直播 珠江频道| 叶问3演员表| 网络流行歌曲2024最火前十名| 电影《kiskisan》在线观看| 黄婉伶| 即日启程演员表| 抓特务|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论文| 电影《大突围》完整版 | 南游记电视剧全集第30集| cctv5+体育赛事直播时间| 我的冠军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