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7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我現在能發展得這么好,全靠黨的好政策啊。”這是霍克紅在與記者的交流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霍克紅是重慶市綦江區永城鎮村民,由于天生手部帶有殘疾,在外找工作多次碰壁后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手部殘疾被工作單位辭退
在綦江區永城鎮復興村,記者見到霍克紅時正在牛圈里忙活著。1981年出生的他在2003年6月從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在成都電力局的一個下屬單位從事電氣運行的工作。但由于手部的殘疾,無法勝任該崗位,于是被單位辭退。他并沒有因為被單位辭退而氣餒,反而像是給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越是不被認可越是要證明給他人看。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做過商場促銷員,也當過送奶工,蹬過三輪車甚至還到新疆摘過棉花,豐富的工作經歷,也讓他內心更加堅定,暗暗發誓一定要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萌生養牛的想法
2000年的一天,他在網上了解到關于養殖肉牛技術的介紹,萌發了他回家創業養牛的想法,于是找了大量關于肉牛養殖的資料進行研究。在與家人商量之后,2012年,霍克紅決定回老家重慶綦江養牛。“最開始那會兒比較困難,缺資金、缺技術,開始那一兩年也是我最難熬的兩年。”就這樣,霍克紅利用自己僅有的4萬元積蓄,加上親戚朋友借的4萬多元,買了12頭牛,開始了自己的養牛之路。
第一年死了2頭牛
由于最開始不懂技術,管理不當,死了兩頭小牛崽。“第一年就死了兩頭,當時我媳婦兒哭了好一陣。”不懂技術就去學,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的摸索學習,霍克紅已經成功掌握了養牛技術。2018年,霍克紅從銀行貸了20萬元,養了50頭肉牛,這一年收入在18萬元左右。
帶動鄉親養牛增加收入
從無到有,短短七年的時間,在政策、技術、資金支持下,霍克紅的肉牛養殖場從最初的十幾頭到最多時的五十多頭,從最初的幾萬到現在年收入在十多萬元,這也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自己富不算富,在霍克紅的帶動下,在當地已發展起來2家養殖肉牛,存欄都在30頭左右。“反正就是有意愿養牛的,我都可以免費向他們提供技術幫助。”霍克紅說。
相關標簽:綦江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