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7 作者:何紅衛 樂明凱 張君 來源:網絡整理
“長壽之鄉”的現代農業之路
——湖北省鐘祥市三產融合路徑發展觀察
張君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
15年前,這里僅有第一產業,農民在農村只能種稻養豬。
15年后,這里既有高效農業基地,又有農產品加工園區,這里的“鄉村世界”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超60萬人次,農民變農工,農副產品變禮品,農村從產區變景區。
彭墩村是湖北省鐘祥市三產融合發展的典型,今年2月,彭墩現代農業產業園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鐘祥境內多長壽者。“近年來,鐘祥市大力發展長壽食品加工產業,建成鐘祥農產品加工園和彭墩長壽食品產業園兩個專業園區,形成了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鐘祥市委書記林長洲表示,鐘祥將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讓傳統農業走現代科技之路
“傳統農業效益不高,很大程度是由于科技助力不夠,彭墩村崛起的秘訣之一就是利用好科技。”鐘祥市石牌鎮彭墩村黨總支書記張德華說,三產融合首要在“一產”,回村創業15年來,始終不離“農”字,走了一些彎路,但總的來說是一張藍圖干到底,彭墩與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建基地,在平原種稻,坡地種果,讓農業成為賺錢的行業,農民才更有尊嚴。
在彭墩智慧農場,“一臺電腦唱主角”成為田間地頭的新寫照。“水肥一體化控制中心配好藥、肥,通過管道輸送到田間,一根管道可以澆40棵樹。”彭墩科技集團智慧農業生產主管趙成仕說。
“稻田四周栽桂花,田間溝廂養鱉蝦,綠色生態效益佳。”在鐘祥市文集鎮漢林村,“香稻嘉魚”種養模式正在示范,此模式被湖北省委納入“一號文件”進行推廣。如經營得當,畝均純收入可達萬元以上。
在鐘祥,秸稈焚燒不再是難題,全市參與秸稈等農林廢棄物利用的新能源企業、大型養殖場、專業合作社有30余家。“公司每年可消化秸稈22萬噸,用以生產秸稈飼料、燃料、有機肥料。”鐘祥億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友志介紹,秸稈收儲由企業負責,把生產車間直接延伸到田間地頭,進行打捆收集和轉運存儲。
“我在鐘祥用互聯網思維種土豆。”湖北農知鮮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松良對記者說,在鐘祥長壽文化山水之下產的富硒土豆質量更好,他從鐘祥3000畝基地起步,訂單拓展到全國,7成以上通過互聯網銷售,365天、24小時,可按客戶和市場需求訂制包裝,不間斷供應,減少中間環節,能分給農戶更多的利潤。
2016年5月,鐘祥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將183個品類農產品納入網銷平臺,實現網店覆蓋到村、物流配送到村、培訓宣傳到村。鐘祥蟠龍菜、長壽鎮的大米、長灘鎮的壽桃、客店鎮的葛粉、石牌鎮的豆制品、舊口鎮的小龍蝦……一批批鐘祥“長壽之鄉”的綠色農產品正在通過電商網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把“三園一體”作為產業融合的大“炒鍋”
豆制品是世界公認的長壽食物,鐘祥石牌鎮種植的大豆品質優良,如今在彭墩長壽食品產業園深加工成植物蛋白飲品等產品,凈利潤可以翻10倍以上。
彭墩新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副所長范世平介紹,生產企業把大豆里的一些營養元素提取出來,做成健康的食品,把一顆大豆的價值加工到極限。
“家鄉就業好處多,不用四處去奔波,白天打工能掙錢,晚上回家能團圓。”鐘祥市委副書記周正清介紹,鐘祥農產品加工業全省領先,現已建成26平方公里的鐘祥經濟開發區農產品加工園、4平方公里的彭墩長壽食品產業園,讓農民就近就業。2018年,鐘祥全市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規上)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7∶1。
鐘祥市大柴湖是全國最大的丹江口水庫移民集中安置區。移民大鎮柴湖鎮,如今建設“中國花城”項目,已成功引進湖北農青園藝等6家花卉企業落戶,建成設施花卉基地3000畝、露地花卉基地5000畝。湖北農青園藝鳳梨單品產量在國內市場位居第一;壹鳴蘭花蝴蝶蘭生產基地已陸續投產……花城建設帶動了當地近千名貧困農戶打工脫貧增收。
鐘祥市堅持把農村產業融合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抓手,明確市領導包聯服務田園綜合體、市直部門包聯指導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科技園、鄉鎮駐點推進現代農業創業園,把“三園一體”作為產業融合的大“炒鍋”,每半年開展一次觀摩拉練考評活動,集聚多方要素,全力全程推動。
2016年11月,鐘祥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鐘祥市副市長王小慶介紹,鐘祥市財政每年預算1000萬元,專門扶持產業特色優、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三園一體”;建立覆蓋市鄉兩級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和農合聯平臺,設立8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提供便利。采用“123+N”模式,整合國土、水務、農業、交通等部門涉農項目資金,打捆用于三產融合基地,為“三園一體”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
農旅融合的養生之城初具規模
“養生到鐘祥,百歲很尋常。”鐘祥市總人口107萬,全市現有百歲老人109人,90歲以上老人3273人,80歲以上老人2.76萬人。2008年,鐘祥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首批“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端午時節,行走在大洪山南麓腹地的鐘祥客店鎮,滿眼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擁有數棵千年對節古樹的南莊村“對節人家”,就是客店鄉村游的“爆款”,不論自駕游客還是團隊游客,都會在這里停留觀賞祈愿。
“對節千年、鐘愛一生”,對節白蠟是湖北省特有珍稀樹種,寓意成雙成對。南莊村以“訪百歲老人、拜千年對節、結萬世姻緣”為主題,在對節生態游園景區和對節園區民宿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建長壽園、長壽屋、長壽館等,開發系列長壽食品,打造長壽生活體驗區。依據千年對節歷史遺存,挖掘千年對節樹的古老傳說和傳奇故事,建對節展館陳列展示。
“近年來,客店鎮堅持就勢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創業,引導群眾建成800多處村頭小景、600多個觀光小院,7個特色文化村。”客店鎮鎮長袁坤說,為豐富特色旅游小鎮的內容,客店鎮還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旅游觀光生態產業,建成了百個小果園、萬畝采摘觀光園,以及葛根、茶葉、石斛、瓜蔞等種植基地。還將繼續突出鐘祥長壽文化,推進鄉村旅居與旅游康養相結合的新業態,打造“山水客店·國際慢鎮”。
鐘祥莫愁村景區,北鄰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南依莫愁湖國家級濕地公園,立足鐘祥長壽之鄉城市品牌,建設“鐘祥長壽食材展覽館”和“長壽集市”作為農產品窗口平臺,目前景區已經注冊“壽·品·集”農產品公共品牌商標。
客店鎮、莫愁村是鐘祥發展鄉村旅游的縮影。鐘祥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50%的村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0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4億元,其中鄉村旅游收入55.7億元。
鐘祥市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當前,正依托重點景區,發揮農村自然生態、長壽文化等獨特優勢,以農興旅,以旅強農,讓鄉村旅游迅速發展起來。鐘祥市市長郭志泉表示,鐘祥初步實現了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態勢。下一步,將堅持“基在農業、惠在農村、利在農民”原則,在城鄉產業發展上追求深度融合,在新興業態發展上追求長度延伸,在農村改革創新上追求高度支撐,為打造宜居之城、產業之城而奮斗。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