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4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仲夏時節,草綠葉茂,生機勃勃。行走在素有“天中”之稱的汝南縣,只見麥浪翻滾,機聲隆隆,到處是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在收割機歡快的轟鳴聲中,全縣122萬畝小麥順利實現顆粒歸倉。得益于大型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應用,90萬汝南人民驚喜地發現,今年“三夏”不僅變短、變輕松了,而且變得更“重”了。
1、“天中”大地今年小麥又是大豐收
“我們合作社流轉托管土地2200多畝,今年種的小麥平均畝產1200斤,較去年畝均增產300斤,掙60萬元沒啥問題,誰說現在種地沒前途?”板店鄉彭營村大地合作社負責人彭強強自信地說。
“我這塊地收割機轉一圈就能接一車斗(小麥),畝產1500斤,我種了10年地,從來沒見過這么好的收成!”留盆鎮冀店村種糧大戶劉計劃得意地說。
“今年小麥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都能達到二級以上,外地客戶歡迎,我們收著也高興!”梁祝鎮書建種植合作社雷書建自豪地說。
來自汝南縣農業農村局的信息顯示:2019年全縣小麥面積122.2萬畝,通過組織技術人員對全縣部分鄉鎮、不同品種的小麥調查,全縣平均單產575公斤、總產7億公斤,分別較去年增加83.3公斤、1億公斤,增幅分別達到16.9%、18.49%,小麥生產向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一個傳統農業大縣,夏糧增產1億公斤,汝南豐收的秘訣何在?
“豐收的秘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帶領全縣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結果!”駐馬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汝南縣委書記彭賓昌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汝南縣地處河南省東南部,因位于汝河南岸而得名。“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稱”。該縣轄18個鄉鎮(街道),28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90萬人,總面積1502平方公里。汝南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建制,漢時為郡,唐朝屬州,明清設府,民國為河南省第八行政專署,新中國成立后設汝南市,1951年改為汝南縣,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千年古縣”、“中國梁祝之鄉”、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汝南屬南北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共有耕地150萬畝,小麥常年種植面積120萬畝左右,總產量穩定在6億公斤左右,是全國產糧大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全國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縣、河南省農業開發重點縣、全國蔬菜生產大縣。
近年來,汝南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扛穩抓牢糧食安全主體責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樹牢綠色發展理念、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寶”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持續抓好夏糧生產,保持了農業生產的良好勢頭。
2、技術支撐讓農民種地更科學
在科技推廣上,汝南縣完善了縣鄉兩級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充實了人員,穩定了農業技術隊伍,開展了農業各類技術培訓工作;緊盯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先后引進了抗病高產小麥等新品種的試驗和推廣,加強了農業管理技術培訓和宣傳,保障了農業豐產高產、提質增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從耕、種、收、管四個環節上,減少人工投入,擴大機械使用率,尤其在適度規模農業和精準農業過程中,推廣先進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增強農業機械化技術對農業的貢獻率。
汝南縣農業農村局還派出79名農業技術員分包17個鄉鎮(街道)274個村(居),對農民全程做好技術指導服務。東官莊鎮李寨村曹屯組貧困戶趙如意,家有3口人,每年種植小麥11.5畝,由于缺少技術,以前他家的小麥產量一直徘徊在800斤左右。技術人員與其結對子后,每次下鄉幫扶都向他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去年麥播以來,他在幫扶人員指導下,科學進行配方施肥、選擇優質高產品種、進行精量播種、化學除草以及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麥田管理,每畝減少投資40多元,節支500余元;小麥收獲后,平均畝產達到了1168斤,較常年畝增產360多斤,畝增效益400多元。僅小麥增產他家就增加收入4600余元,兩項合計共增收5000余元,人均增收1600元。種了幾十年地的趙如意,今年小麥真正讓他“如了意”!
3、政策支持為糧食生產打基礎
自去年麥播以來,汝南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等專題會議,深入研究安排部署夏糧生產工作。彭賓昌在會上多次強調指出:抓好夏糧生產,必須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糧食生產基礎建設短板,著力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大科技推廣應用力度,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全面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力爭實現夏糧生產歷史性跨越。
在夏糧生產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汝南縣委、縣政府都召開不同形式的分析會、現場會,安排部署具體措施,切實加強工作督導。在實施好千億斤糧食、土地整理、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同時,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夏糧生產水平。2018年以來,該縣財政拿出1.1億元用于提升農田水、電、路、井、橋等基礎設施建設,近萬畝農田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為夏糧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春,針對農業部門發出小麥將有赤霉病暴發的預報,該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會議精神,在省里下撥543萬元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縣財政又配套資金1312萬元,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采購專業飛防服務,堅持“縣統籌、鄉負責、以村為作業單元”的原則,全域實施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組織直升機4架、無人機800余架,分12個區域開展拉網式飛防;組織縣、鄉、村、組、戶4000余人成立指揮部、組成各類專業組,明確分工,全程跟蹤監督、指導、服務。全縣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面積達122.2萬畝,占計劃防治總面積119.7萬畝的102%,完成了汝南縣農業生產史上第一次全面飛防。4月18日,省植保站副站長韓世平到汝南調研后,對汝南的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贊揚說:“汝南縣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的做法在全省是第一家。”
汝南縣縣長劉軍民說:“當初在研究小麥赤霉病防治時,有人對縣財政配套拿出1300多萬元還有看法,但作為農業生產大縣,我們就要舍得向農業投資,最終縣委、縣政府毫不含糊決定對全縣小麥統一進行飛機噴防。在實施中,中標公司實測多了兩萬畝,縣里知道后明確表態,以實際面積為準,不足的部分縣里買單,雖然防治面積超過計劃兩個百分點,但這筆錢花得非常值。”
4、市場監管確保農業生產更安全
為確保從源頭上保證夏糧生產安全,汝南縣還緊緊圍繞農資打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點工作,嚴格依法履職,嚴厲查出各類涉農違法行為,保障了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將農業、畜牧執法力量進行整合,為農業執法全方位的監管提供了人力、物力、財力等根本保障,確保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該縣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微信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業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廣大農民法律意識;定期在人員流動大地方設立農業法律法規咨詢臺,向農民發放農資識假辨假常識、購買農資注意事項、農藥安全使用常識、各類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及法律法規等宣傳頁、明白紙,舉辦放心農資下鄉宣傳活動;定期舉辦農資經營人員培訓,提高農資經營人員誠信經營、守法經營,轉變經營理念,樹立為“三農”服務意識,主動接受執法檢查和群眾監督,自覺抵制假劣農資流向市場,杜絕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
在日常監管過程中,該縣實行網格化管理,組織執法人員包片到鄉村,與鄉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人員及村干部配合做好農資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村級設立監管員,公布舉報電話,充分發動群眾,共同監督各級經銷商,重點打擊無門店、無證游商和農資忽悠團的違法經營活動;突出監管重點,以落實種子經營備案制度、落實農藥備案檢測為重點,從市場源頭治理;抓住春、秋農資銷售的旺季,緊盯投訴較多、新審定、新引進的品種的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治理;對城鎮集貿市場、縣域及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實行不間斷巡查監管;開展聯合執法,組織農業、公安、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檢查,協同辦案,信息共享,對群眾投訴、反映較多,多次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重點門店重點查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經營行為。
自去年麥播以來,該縣共出動執法車輛460臺次,人員1840人次,共查處各類農資違法案件96起,其中種子違法案件32起,沒收假劣種子1680公斤,農藥違法案件49起,沒收違規農藥1260件,肥料違法案件15起,查扣違規肥料113噸。
5、保障收購 讓農民增產更增收
汝南縣委、縣政府提前安排部署糧食收購工作,組織縣糧食、發改、財政、農業農村、農發行等部門和個體工商戶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各相關部門要扎實做好夏糧收購工作,解決好群眾賣糧難,確保應收盡收,保護好農民利益。
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幫助糧食購銷企業,籌措收購資金,全力保收購資金足額供應。該縣積極籌資對糧食系統老舊倉庫及庫區地坪進行維修,拍賣騰倉、并庫備倉10萬噸;備有檢測儀器56臺,清糧機26臺,容重器20臺,輸送機73臺,電子汽車衡和磅秤123臺等收購器材,并對計量器材、收購設備、消防設施全部進行校核、檢修、驗收;參加省市縣糧食系統舉辦培訓班,對176名質檢員、過磅員、保管員、化驗員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積極申報、科學設定收購庫點,方便群眾賣糧,切實做到最低價收購預案一經啟動,第一時間開倉收糧;大力宣傳和嚴格執行糧食收購政策,讓農民群眾交售放心糧、明白糧。
加強市場管理,維護流通秩序。該縣抽出執法車一輛,組織執法人員4名,深入各鄉鎮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最低價糧食收購政策進行宣傳,使廣大農民對今年的糧食收購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糧食部門高度關注政策走向,緊跟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步伐,堅持政策收購和市場收購并重,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確保糧食“賣得出、賣得好”,切實幫助糧食加工和流通企業解決收購中的困難,暢通收購渠道,充分滿足農民售糧需求。由于今年小麥品質好,大多都在二級以上,平均每斤較往年能提高0.1~0.2元,很受糧油購銷大戶好評,農戶在收獲后都能就近銷售,實現了豐產豐收。
成績面前,汝南縣委、縣政府依然頭腦清醒。彭賓昌表示: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汝南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責任,縣里將認真總結今年小麥豐產豐收的經驗,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為契機,牢記總書記囑托,勇擔歷史使命,增強干的自覺、鼓起干的斗志,朝著中原更加出彩扎實邁進,爭取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的目標,在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抒寫汝南輝煌的篇章!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