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黃健在觀察營養液培育出的植物。 夏瑩 攝
建大棚、種綠植、辦養雞場……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白蓮鄉,32歲的黃健回鄉已有四年,如今他在家鄉的土地上,開拓出了“致富園”。
回鄉創業遭質疑 實驗一年獲支持
“我剛回來時想創業,家人并不理解我。”黃健說,2015年,他回老家幫忙收稻,而這一回,就再也沒離開。當年12月,他加入了農村淘寶,當時的店鋪只是代運營網店。
圖為周本芝在產業園中整理植物。 夏瑩 攝
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創業呢?黃健介紹,在中學畢業后,他就前往上海、江蘇等地從事植物種植行業,回鄉看到廣闊的土地,便想通過種植致富,然而家人并不看好。為得到家人的支持,2016年黃健開始在自家小院做起了實驗。
長期種植植物的他深知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各有不同,為此他在小院里開辟出一塊地,種植了多肉等綠植,每天細心觀察,對植物的變化進行記錄,經過一年,植物長勢良好,他的努力也終于感動了家人。
產業園成致富園 鄰家娃成領頭人
“2017年的時候我把綠植納入了網店,種植我有經驗,也接受了農村淘寶的培訓,再加上做過銷售,所以開網店我沒什么問題。”黃健說。
然而創業的前兩年均為積淀期,黃健坦言,最困難的時候工人的工資需要貸款才能發出,為了拓展銷路,他在多個電商平臺開辦店鋪,如今他已有十余個店。“店里現在主賣吊蘭等綠植以及自主研發的顆粒肥和營養液,進行無土栽培,滿足顧客的需求,2018年網絡收益達到三百余萬元,現在還打算開網絡直播,讓顧客看到我的基地,放心購買產品。”
發展至今,公司的三個大棚已擴大至20畝地的電商產業園,還帶動了當地42戶貧困戶。
“他小時候就在這周邊玩,現在在外面學到了本事還回來帶我們掙錢。”50歲的周本芝是白蓮村村民,與黃健的家相距不遠,早年間一直在外打工,為照顧孩子,只能回鄉。“我不識字,其他活干不了,在這整理花花草草,每個小時能賺8元錢,在鄉下算不錯了,而且上班也不累,又能照顧孩子。”
圖為在產業園中幫忙的村民。 夏瑩 攝
多方式帶動貧困戶 拓寬致富渠道
如今,該產業園正推廣“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據黃健介紹,貧困戶不僅可以在園中務工,還可直接跟著他學習網店經營,目前已有三個年輕人在他的網店中做客服,而在后期,將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并開設自己的網店,收購村民的土特產進行售賣。
“后期貧困戶在園區務工的同時,可自愿拿免費提供的種苗,在家種植,園區回收,此外園區會收購農家土特產,在網店里售賣。”黃健表示,這一做法將讓貧困戶有多重收入。“等農家土雞模塊打開后,涉及到包裝等環節,會吸收更多貧困人員來此務工。”
據霍邱縣商務局工作人員介紹,2019年該縣已組織培訓各類電商專題培訓33期,2150余人次,并出臺了相關通知和政策,鼓勵企業外出參展拓展業務及個人、企業銷售縣域農特產品,對年線上銷售額達到一定數額的給予適當獎補。
據悉,該縣多家電商企業,帶動676名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部分企業積極探索“電商+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通過為貧困戶提供種苗、設施和回購產品等方式,間接帶動200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相關標簽:霍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