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3 作者:新華網 來源:新華網
“把這滿坡的野茶都采摘下來,按照現在的收購行情,娃兒讀大學的費用不愁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鄔陽鄉鳳凰村村民方國祥說,荒山的野茶以每公斤40元到160元的價格走出深山,成了鳳凰村村民的又一增收產業。僅4月下旬,鳳凰村村民就賣出野茶鮮葉3000余公斤,村民整體增收近12萬元。
方國祥是鳳凰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三口人,他和妻子身體都不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又無其他經濟來源,孩子還在讀書。過去,全家僅靠種玉米過日子,收入很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只要管理好這片野茶,每年的純收入可以增加1.5萬多元。”
土家族姑娘在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走馬木耳山茶園唱著土家迎客歌,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茶商和游客。黃澄攝
鳳凰村位于鄔陽鄉西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境內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氣候宜人,是茶葉生長的絕佳之地,種茶歷史悠久。近些年,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到外面務工,留在村里務農的多為老年人,山里的茶樹漸漸無人管理。
為讓鳳凰村得天獨厚的野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聯系茶商進山收購茶葉鮮葉,并引進茶葉加工企業,帶領村民共同開發管理野生茶資源,每年可為村民增收近百萬元以上。
“我家種了10多畝大蔸茶,施的都是有機肥,不打農藥,按今年的行情,收入5萬元不成問題。”在鶴峰縣五里鄉尋梅村的生態大蔸茶茶園里,脫貧戶陳方兵告訴記者。
目前,鶴峰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9.5萬畝,通過有機產品認證和有機轉換產品認證的茶園已達8.5萬余畝,其中達到歐盟有機標準的近萬畝。在茶產業發展中,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已累計帶動1.1萬余戶貧困戶脫貧。
未來,鶴峰縣將結合品牌引領,挖掘萬里茶道非遺文化,建立鶴峰茶文化體系,促進茶旅融合,加快推進茶產業提檔升級,讓茶葉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黃金葉”。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