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06 作者:佚名 來源:遂寧新聞網
初夏時節,走進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各鄉鎮,目之所及,青山環繞,田園似錦。嶄新的民居錯落有致,現代農業示范園各具特色,瓜果桃園飄香,連片的中藥材綠意盎然……一幅幅產業興旺的畫卷令人贊嘆,處處都能感受到產業扶貧帶來的新變化、新生活、新希望。
能人帶動
貧困戶搭上“脫貧快車”
“今年公司種植丹參150余畝,畝產2000斤,按均價5元/斤算,每畝產值達1萬元左右,基地總產值達150余萬元……”近日,在蓬溪縣新會鎮益參為民專業合作社,丹參種植大戶唐忠金正在計算今年的“收成”。自2016年在新會發展丹參產業以來,在唐忠金帶動下,該鎮105戶貧困戶、50戶非貧困戶通過土地、產業基金向農專社入股,實現了穩定的利益聯結。
王朝林就是享受到丹參產業紅利的一員。
“2畝丹參賣了2萬元,比種農作物劃算多了。”王朝林說,種苗、種植技術和丹參收購等都由合作社一條龍服務,自己種植的同時,還可以到附近打工,實現了產業增收和固定拿薪的雙豐收。在丹參產業帶動下,王朝林于2018年順利脫貧。
在丹參產業發展中,新會鎮以農專社帶動農戶、村集體、業主三方的合作模式,農戶、村集體將土地租賃給專合社收取租金(300元/畝),同時將土地資源折算成股本金入股專合社分紅,專合社與業主共同發展產業營利后,按照“土地租金+土地入股分紅”方式“二次分紅”給農戶和村集體。除投入土地外,村民也可向專合社投入產業發展基金分紅。僅2018年,專合社就為參股農戶分紅10萬元。
扶貧車間
拓寬群眾致富路
每天天剛亮,馮玉霞便起床給癱瘓在床的丈夫洗漱、喂飯。安頓好丈夫后,她來到一公里外的琪英菌業上班。
丈夫癱瘓在床,家中還有學生需要撫養,2014年,馮玉霞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當地黨委政府幫助下,馮玉霞來到琪英菌業,成為“扶貧車間”的一員。由于勤勞肯干,馮玉霞很快成為業務骨干,月收入達3600元,并于2016年脫貧。
“有了穩定的收入,日子越過越好了,生活也有奔頭了。”馮玉霞笑容滿面地說。
只要家里農活忙完,蔣從瓊就會來琪英菌業新建的扶貧車間削杏鮑菇,每個月可以掙3000元左右。
在這個約15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里,像蔣從瓊這樣的工人約有40人,近九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年來,扶貧車間免費培訓貧困人員100余人,幫助120余名有就業愿望但難以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老人、殘障人員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脫貧產業園
群眾多途徑享產業紅利
初夏時節,走進三鳳鎮蘭草村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片的瓜蔞架、整齊的砂仁樹、翠綠的黃精葉……漫山遍野的中藥材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中草藥清香。
村支書周洪有1982年種下第一棵黃精苗,到如今發展中藥材種植80余畝,在全村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2017年,蘭草村將中藥材種植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在全村推廣。
圍繞建設“中藥材種植特色村”,蘭草村以“黨員示范+專合社推動+大戶帶動+貧困戶主動”方式,發展瓜蔞與黃精、瓜蔞與砂仁套種,形成“專合組織+種植大戶+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
目前,該村中藥材種植主要以黃精、砂仁、瓜蔞、枳殼等為主,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形成了以村支部書記等5名黨員為示范戶的黨員帶動模式,種植面積達180余畝;帶動65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100余畝、200余戶非貧困戶種植中藥材300余畝,進一步增加了群眾收入和集體收入。
相關標簽:蓬溪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