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01 作者:胡立剛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我相信非洲豬瘟可防可控,松林公司今年生豬成活率比往年都高,預計可多出欄6000頭。”
上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和松江區農業農村委相關人士調研松林公司期間, 66歲的公司董事長王龍欽底氣足信心更足。
中國生豬產業正經受著非洲豬瘟的重創,四處彌漫著不敢養、不想養和養不起的悲觀情緒,位于上海市松江區的上海松林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卻忙于內修外拓。于內,抓緊申請上萬頭豬的綠色認證,在外,忙著落實10萬頭規模的種養結合生態養殖場。
在非洲豬瘟的陰霾下,誕生于2000年的“松林”牌豬肉恰似一股清流,篤行致遠,給中國生豬產業以安慰、以信心。我們能從“松林”品牌得到怎樣的啟示?
“我們只賣‘自家’養的豬肉”
“我們只賣自家養的豬肉!”王龍欽擲地有聲。
為了這一承諾,“松林”牌豬肉曾一度退出市場,直到成功探索出種養結合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形成一條大都市肉制品生態閉環產業鏈。
正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曾經,“松林”牌豬肉因為生態要求而無奈退出,2007年,因生態高效而穩健回歸,如今,則依托“松林”模式笑對非洲豬瘟。
記者發現,為了牢牢占據“松林”牌豬肉消費者的心,松林公司構建了從種苗、育肥到屠宰、深加工的生態閉環產業鏈,通過優質優價穩步提升著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眾所周知,鮮肉、肉制品的生態閉環產業鏈中,最難解決的是養殖環節的生態高效,松林公司做到了。松林公司從一開始就主動放棄大規模養殖高成本治理的生豬養殖快速發展模式,堅持種養結合生態養殖,把育肥這一環節“化整為零”,交給分布在松江區五個鄉鎮的家庭農場主代養,以此貫徹種養結合。家庭農場則依靠松林公司的產業鏈獲得高效回報。
松江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楊文告訴記者,因為松林公司始終如一的品牌化作為,松江區比較早地構建了種養結合生態高效生豬養殖模式,現在共有91個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年出欄15萬頭。
記者通過楊文了解到,這91個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按照松林公司的要求育肥,仔豬、飼料、防疫、無害化處理都是公司統一管理,豬養肥了由松林公司統一回收并進行加工銷售。家庭農場主付出勞動力和很少量的水電費后,按照育肥豬的數量、質量獲得回報,去年平均育肥一頭豬收入90多元。
在松江的種養結合養殖模式中,家庭農場育肥豬的數量按照糞尿完全可消納的水稻田面積來配置,每個家庭農場年上市數量從1200頭到1800頭不等。即便按照1200頭計算,家庭農場主育肥的最低年收入也能超過十萬元,養的多養的好的年收入更高。
位于泖港鎮腰涇村的李春風種養結合家庭農場是松江區91個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中的一個,去年,李春風夫妻種了430畝水稻,育肥了1580頭豬,單養豬的收入便達到了15萬元。
李春風告訴記者:松江家庭農場主無不期盼成為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一員,現有的種養結合家庭農場主們無不倍感珍惜。
養殖戶珍惜,把公司的豬當成自家的豬養,松林公司的管理又環環相扣,自己屠宰自己加工,換來的是“松林”牌豬肉品質的穩定可控。見多識廣的上海市民怎能不青睞只賣自家豬肉的“松林”品牌?
匠心造就“百年老店”
“松林”牌豬肉在上海市場早已聲譽鵲起,最近幾年,體量不大的“松林”品牌在全國也開始暫露頭角,相繼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十八屆中國綠色博覽會金獎和2016-2017年度全國優質品牌豬肉大賽食鮮豬肉獎。在王龍欽看來,他一手打造的“松林”品牌正好到了弱冠之齡,正滿懷豪情闊步“百年老店”。
“百年老店不能只看眼前,要一步一個腳印。”領著記者參觀分割車間時,王龍欽指著透明大玻璃窗下的自動化生產線說著。
展現在眼前的是松林公司2013年投資建成的年屠宰100萬頭生豬的生產線,因為非洲豬瘟,王龍欽第一時間停掉了外來一切生豬的屠宰生意,只屠宰松林公司自家的生豬。
王龍欽很清楚,這個決定,不僅讓公司失去了一次非洲豬瘟帶來的“發財”機會,每天只開工兩個多小時,還得額外承擔產能放空帶來的虧損。然而,這就是他堅持了二十年的“百年老店不能只看眼前”理念。
為了堅持這個理念,王龍欽針對全產業鏈作出了一系列決策。在源頭,以“風味”為特色引進荷蘭托佩克種豬,并用發酵飼料喂養。在育肥環節,肉豬重量控制在105到110公斤,為了豬只健康,還為每個農場配上水處理器。屠宰加工環節,堅持屠宰分割冷鮮肉上市,深加工產品只用自家養的豬肉。銷售環節,則全部采取自家冷鏈和專柜的方式。
這些決策,讓“松林”品牌成為中國第一批無抗養殖中的一份子,種豬場被驗收通過了偽狂犬陰性場認定。
正是有了這些基礎,在非洲豬瘟形勢下,松林公司在做好飼料自產自供、抓緊上馬洗消區及烘干區等防疫措施后,有了保護好“松林”品牌的信心。
記者通過松江區相關部門了解到,在上海,在松江,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松林”豬肉,這些消費者幾乎都是十多年的忠實消費者。
會不會是因為物美價廉?記者提問
“我們的豬肉好幾年不漲價了,早就漲到位了。” 談到價格問題,王龍欽笑瞇瞇地說著。
優質優價是品牌生存發展的基礎,難就難在堅持得了優質,卻得不到優價的回報,“松林”品牌以“風味”和“百年老店”理念這兩大特色,通過口口相傳贏得了消費者的喜好度和忠誠度,這是“松林”品牌笑傲江湖的最大資本。
壯大公司品牌先行,王龍欽心底早就畫好了藍圖。2008年,松林公司注冊了“松林”牌大米,通過十年努力,去年,“松林”牌大米接連斬獲了第16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和第19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還取得了300畝有機大米和有機稻谷雙認證。去年,同時認證通過14277畝水稻的綠色認證,另外,還有900畝進入有機轉換期。
毫無疑問,松林公司進入了雙品類品牌時代,不管是松林牌豬肉還是松林牌大米,消費者心里有本明白賬,那就是,“松林”品牌產品都是生態閉環產業鏈的出品。
松江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姚水平告訴記者,松江農業已經走進了綠色發展時代,品牌化將是未來松江“三農”工作的新亮點,“松林”品牌做了很好的榜樣。
“松林”品牌啟示
“松林”品牌的發展理念非常清晰,那就是不求快但求消費者認同,“松林”品牌的發展路徑簡單直接,那就是形成生態閉環產業鏈。憑借這兩點,在非洲豬瘟形勢下,松林公司不但活下來了,還趁勢再出發,不得不說,“松林”品牌的啟示既深刻又深遠。
啟示一:堅持品牌發展理念必須要全面構建做強而不是做大的發展模式,特別是事關消費者食品安全的領域,不然,所有的“壯大”都是空中樓閣。
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濟高歌猛進,松林公司卻因為做不到賣自家豬肉而退出市場,綠色發展時代,當“松江大米”獲得了地理標志標識, “松林”牌松江大米脫穎而出,這是嚴格執行品牌化戰略和做強戰術的必然結果。
得失之間,松林公司始終站在品牌的高度進行思考,作出決定,而不只是為了發展速度放棄原則,這是松林之所以成為“松林”品牌基礎。
事實證明,對于食品、農產品,品質可控是品牌化的唯一底氣,做不到這一點,所有的“壯大”都是空中樓閣。
啟示二:實施品牌化戰略必須堅持知行合一。
王龍欽是“松林”品牌的締造者、經營者、管理者,他的從業歷程,很好地闡述了品牌化必須知行合一。
三十歲那年,王龍欽放棄新橋鎮獸醫站站長崗位到了上海大江集團公司養雞場,在那里,他學到了大江雞肉能賣出高價的奧秘,認識到了品牌的附加值。在隨后的歷程中,王龍欽不為國內市場高歌猛進所動,眼睛向外,經常去國外考察學習,把消化了的好理念好模式植入“松林”品牌。
在新的形勢下,王龍欽馬不停蹄奔走四方,努力打造綠色豬肉新形象,大膽提出了今年申請1.6萬頭豬綠色認證的計劃。
這樣的知行合一,沒有理由不成就“松林”品牌。
啟示三:做農業品牌必須讓農業、農村、農民共享附加值,一起成長。
“松林”品牌因為成功探索出種養結合生態模式而得以生存、發展,究其根本,就是伴隨著松江區的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而逐步發展壯大。
品質是品牌的生命,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任是品牌的生命力。松林公司通過品牌化經營,讓松江區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獲得高效回報,家庭農場主們則盡心盡力做好生態循環農業,松江的農業產業和美麗家園的基礎因此越來越厚實,“松林”品牌得了天時地利人和,又怎能不發展壯大?
啟示四:上海是農業現代化的高地,以種養結合為產業特征的“松林”品牌化模式,被業內認定為最適合綠色發展要求的模式。
中國農業正昂首走入綠色發展時代,以都市綠色現代農業為目標的上海農業正通過綠色認證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來自上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信息表明,上海初步形成了三種綠色認證模式,一是崇明生態島全域綠色認證,二是金山區綠色原料基地認證,三是松江區松林公司的種養結合綠色認證。不可否認,松林公司的種養結合綠色認證模式是最適合綠色發展要求并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松林公司對此認證也信心十足。王龍欽表示,“松林”豬肉認證有信心一次性過萬頭,而“松林”牌大米粒粒都達到了綠色的標準。
沒有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務實、低調、專注打造百年“松林”品牌的王龍欽不可能如此“高調”。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