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5-31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最后幾戶村民搬走后,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桃木疙瘩村比原來更加沉寂:7棟破舊的土坯、石頭砌成的房屋,靜靜矗立在空曠山坳里。野豬闖進了村民們廢棄的院落里。
桃木疙瘩新村則在淶源縣城福澤園小區重生。小區有40多棟多層的樓房,容納了1萬多名易地扶貧搬遷村民。“活了大半輩子,原來做夢都不敢想,這輩子咱還能住上縣城的樓房。”58歲的桃木疙瘩村村民呂成文說。
老桃木疙瘩村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太行山、燕山交界處,被海拔近2000米的山峰環抱著。它是河北省深度貧困縣——保定市淶源縣東團堡鄉箭桿河村的14個自然村之一。這些自然村共有796口人,卻分散在不同山坳里,走一圈下來有幾十公里。其中,一些村莊距離能走車的道路10公里。
“好幾輩人了,困在深山里受窮,就好像是宿命。”呂成文說,桃木疙瘩村距縣城約75公里,到鄉里要走13公里坑洼不平的山路。冬天大雪封山,幾乎無法出去。高山上氣溫低,四五月份山頂還有雪,每年5月份才開始在山坡地里種點土豆和莜麥。農閑時節,刨點藥材,放放羊,“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
困居深山,維持生存都不容易。箭桿河村有的自然村幾乎沒有手機信號,沒有自行車能走的路,交通基本靠兩條腿,或者騎騾子。一些村莊吃水艱難。呂成文說,村里沒有水井,想吃水,冬天弄上雪在大鐵鍋里燒化了,夏天接雨水澄清一下。春秋季節,要拎著塑料桶下到山溝底部,灌上水再背回家,一家人省著用。洗臉盆里水都黑了,都舍不得倒。夏天在山溝小溪里沖一下,就算洗澡了,其他季節基本不洗澡。
隨著深山區村莊年輕人外出打工,村里剩下老弱病殘,脫貧更加艱難。
近年來,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遍太行山每一個角落。桃木疙瘩村等深山區村民困居深山、一生受窮的宿命,終于被打破。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工作人員鄧海英說,作為精準扶貧重要措施,淶源深山區40多個村、1.9萬余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其中,總投資近9億元的縣城安置片區和白石山安置片區共安置了箭桿河村等25個行政村1萬多人。
2018年初,呂成文等最后的“山民”挪出“窮窩”,搬進福澤園小區樓房里。“75平方米兩居室,我們只需要負擔9000元。沒有黨的好政策,俺們一輩子都買不起這套房。”呂成文說。
城里生活,與山上比簡直是“一天一地”:樓房里水、電、暖齊全,再也不用背水吃了。小區配備了衛生院、幼兒園、超市等配套設施。“搬出大山,可算是挪了窮窩,拔了窮根。俺們趕上了好時代!”箭桿河村村委會主任段君章說。
曾經,深山區有老人冬天摔傷,因大雪封山無法到醫院救治而去世。現在,村民們教育、醫療、就業等條件都明顯改善,衛生院、小學就在家門口,住院費用能報銷不少。從幼兒園到高中,淶源縣孩子們享受15年免費教育,一些學生還能獲得補助。
福澤園小區附近,政府配建了產業園區,沛福箱包加工廠等3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就近招工,搬遷下山的村民家門口就能做計件工,每月能收入一兩千元。生活好了,原來打光棍的多名小伙子都娶上了媳婦。
像桃木疙瘩村一樣,河北省太行山、燕山等深山區村民“改命”的故事,正在繼續上演。保定市扶貧辦副主任段麗軍說,到今年10月底,保定7個縣將有近5萬名群眾搬離深山。
河北原有45個國定貧困縣、17個省定貧困縣,499萬貧困人口。經過多措并舉持續攻堅,去年全省65萬貧困人口脫貧、21個貧困縣摘帽。目前還有張家口、承德、保定等地13個貧困縣、39.95萬貧困人口,預計明年上半年所有貧困人口將全面脫貧。
相關標簽:淶源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