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5-31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
“這兩天,俺通過盛安合作社已經回收存儲小麥秸稈近20噸了。”河南省社旗縣太和鎮閆店崗村養牛大戶唐林山看著飼草倉庫里碼放成山的小麥秸稈,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今年的牛不愁‘伙食’了。”
今年麥收前,太和鎮政府委托轄區的盛安生態農業合作社,在全鎮8個行政村設立了12個秸稈回收點。連日來,盛安合作社利用20多套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機,出動近百臺運輸車輛,輪班換崗,晝夜作業,開足馬力回收小麥秸稈。
“合作社負責免費幫群眾回收秸稈,方便播種秋作物,農民朋友們都很歡迎。”該社負責人盛磊介紹說,回收的小麥秸稈一部分供應周邊養殖場當飼料,一部分送到縣里的發電廠做燃料,另外還聯系了內蒙古、寧夏等牧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小麥能回收200—250公斤秸稈,需要投入人工、機損、運輸等成本70元上下,而1噸秸稈能賣500元左右,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小麥秸稈通過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生“金”變“銀”,不僅讓參與的企業獲得了收益,也讓農民從中得到了方便和實惠。太和鎮程莊村村民程相俊就從秸稈回收中找到了“生財門路”。他和朋友搭班,開著自家的四輪拖拉機轉運秸稈。“一天能運四五百捆,一個麥季下來,能掙好幾千元。”程相俊說。
為破解全縣85萬畝小麥秸稈禁燒難題,今年社旗縣變以往“預防式”禁燒為“消化式”引導,在大力推廣小麥秸稈回收技術的同時,還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秸稈回收再利用。小麥秸稈粉碎還田或打捆清運回收的,縣財政每畝補貼2元;每設置一個收儲點并敞開回收小麥秸稈的補貼500元;購置秸稈粉碎機、打捆回收機,除享受國家正常農機補貼政策外,縣財政另外給予國家標準50%的累加補貼。
該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喬玉亭告訴記者,全縣257個行政村共設立300多個秸稈回收點,今年小麥秸稈打捆清運回收面積將突破90%,小麥秸稈回收創造的綜合價值將會超過6000萬元。
相關標簽:社旗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