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1-03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寧武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至目前,寧武縣仍然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近4萬人,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在深度貧困現狀的背后,是寧武縣多山、可耕種土地少的農業短板。然而,寧武縣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素有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之稱,境內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廟、關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擁有蘆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涔國家森林公園、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等眾多美景。
“過去是窮山惡水,現在要點石成金,把大自然賦予寧武的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孫文生直言。
創新專享政策,打造旅游扶貧示范縣
山西省是全國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西就有呂梁山、燕山—太行山兩個。今年5月,山西省為了引導資源要素向10個深度貧困縣聚焦,為貧困縣注入新的政策動力,出臺了《關于“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縣的意見》,提出“10+1”模式,即共享政策10條、專享政策一縣一條。
寧武縣的專享政策是“依托蘆芽山自然保護區,支持發展旅游扶貧項目”。寧武縣委書記任寧虎表示,“我們立足資源優勢,確立了‘踐行兩山理論,用好一縣一策,做足山水文章,助力脫貧攻堅’的理念,實現生態修復、旅游開發和脫貧攻堅的有機統一。”
在這一政策的聯動下,寧武縣依托蘆芽山風景名勝區,開始全力推動全域旅游和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發展。
為了用足用活專享政策,寧武縣與中景信旅游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景信”)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高起點規劃設計,深度挖掘蘆芽山資源獨特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豐富性,積極申報蘆芽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全力推進蘆芽山5A級景區創建,開始高標準創新品牌。
與此同時,寧武縣認真開展了“萬年冰洞”宣傳營銷活動。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制作微電影、開展文體活動和舉辦高層論壇,提升了萬年冰洞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叫響了“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跡”的新名片。
除了在軟件方面的投入,寧武縣還加大了對旅游基礎設施與配套的投入,對汾河源頭的3條支流進行整溝治理,打造旅游扶貧路線圈。“共完成河道治理21.6公里、旅游公路改造51.2公里、綠道建設23公里,對景區內的21個村進行了建筑特色風貌整治,對70個村實施了環境整治,推動了全域旅游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 寧武縣縣長王卓表示。
“景點+合作社+貧困戶”的旅游扶貧產業鏈
如今,綠水青山環繞下的寧武縣,生態旅游與脫貧攻堅開始同步推進。“我們以落實旅游扶貧專享政策為突破口,把生態旅游品牌做大做強,同時讓貧困農民盡快享受到旅游產業帶來的紅利。”寧武縣副縣長李俊坦言。
據悉,寧武縣目前已形成以蘆芽山景區為主體,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為兩翼的旅游扶貧格局。以“景點+合作社+貧困戶”為模式,寧武縣帶動了5個鄉鎮的3847人增收,建成冰封王國、冰洞溝綠道、壩溝灣生態景觀、蘆芽山漂流等13個旅游扶貧項目,旅游扶貧成為全縣貧困山區農民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和脫貧增收的主要渠道。
2017年9月20日,在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上,中景信與寧武縣政府就蘆芽山景區項目簽署框架協議。中景信負責景區投資、開發和運營,擁有中信產業基金強大的資金支持,匯集了一批在景區建設、管理及營銷方面的專業人才。
旅游具體如何帶動貧困戶增收?蘆芽山風景區管理中心主任梁海宏概括為“五種模式”:一是合作經營。吸引旅游開發企業投資開發旅游景點,引導貧困戶“抱團”發展,參與景點經營管理,持續增加工資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二是入股分紅。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山場、閑置農宅等入股,去年入股旅游扶貧項目的貧困戶共分紅38.6萬元。三是實體店鋪。以打造“百村千店”為目標,先期建成農家樂、漁家樂、休閑農莊、精品客棧等實體店鋪241家,就業2100多人。四是勞務就業。旅游扶貧項目優先錄用本村貧困人口,300多人實現了就近就業。五是旅游服務。依托景區的旅游產品展示、銷售平臺,引導農民推銷根雕、木雕、銀盤蘑菇、蕨菜等特色旅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
在涔山鄉張家崖村,貧困戶王艮生告訴記者,“從去年到現在,靠著自己經營的農家樂,加上為游客提供騾馬乘騎、拍照服務等項目,一年下來有5萬元收入,比過去‘靠天吃飯’強多了。”
梁海宏以寧武縣重點旅游項目馬侖溝漂流項目為例:漂流項目總長度6.6公里,落差178米,漂流時間平均2小時,同時可滿足近2000人游覽觀光。項目建成后將帶動周邊13個村、174戶、481人脫貧致富。
“靠山吃山”,光伏產業成脫貧又一抓手
本著生態脫貧的初心,寧武縣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充分發揮當地光熱資源優勢,把光伏扶貧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主攻方向,大力推進集中式、戶用分布式和村級電站建設。
截至目前,寧武縣已完成投資8.3億元,建成集中式、村級和戶用光伏扶貧電站586個,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總規模達到10.72萬千瓦,位居山西省第二、忻州市第一,光伏扶貧項目成為貧困人口穩定收益的有力支撐。
在余莊鄉東莊村,遠遠望見一塊塊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地鋪設在山坡上,在藍天的映照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記者眼前的石咀頭3號地村級電站,是該縣重點建設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之一,年底將為49個貧困村2312戶貧困戶帶來收益。
據了解,寧武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年收益可達7906.5萬元,直接帶動246個貧困村1102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寧武縣的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下一步將擴大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幫助貧困群眾開辟穩定的增收渠道。”寧武縣副縣長張國偉表示。
相關標簽:山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