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7 作者:佚名 來源:湖北農業信息網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回首荊楚大地,農業發生了滄桑巨變,走過了輝煌的發展歷程。系列報道《見證四十年》,從我們身邊的故事,聽改革開放的鏗鏘足音。
在正在湖北襄陽舉行的漢江流域農博會上,年輕女大學生趙青和她生產的東鞏寨子米憑借高品質和有機品牌“火”了。這讓趙青喜出望外,5年前,南漳縣率先推出抵押權貸款,趙青利用貸款和丈夫一起扎根山村創辦了東鞏寨子米。趙青:
“當時銀行授信500萬,我們貸了50萬,做這個寨子米合作社。以前我們主要做大米種植,普通賣水稻。沒想到創品牌。拿了這50萬資金后,到東鞏去嘗試從普通種植轉型做產品,做有機大米種植。”
這是農村土地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分置惠及百姓的典型例證。從四十年前小崗村簽訂“大包干”契約將土地承包到戶開始,四十年來,農村改革從未停步。鄉村成了全省發展最具活力的地方。在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每天都有大量資本來這里找“婆家”。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聶佩進告訴記者:
“以前農村產權流動不起來,價值體現不出來。現在三權分置一個最核心的觀點是放活土地經營權,流動起來,又能做抵押。一方面我們農民得到了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去做抵押,合作社或農業企業通過抵押獲得了資金來支持他的發展。現在每年交易額都有幾十億。”
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放活以后,全省承包地流轉面積已達2000多萬畝。一片片耕地破除了昔日的條塊分割,實現規模化經營。各種先進生產技術和品種集成化應用,農業加速邁向現代化。
雖是寒冬,監利縣種糧大戶畢利霞夫婦經營的合作社里,依然每天有不少人來訂購農機服務。想想幾年前當夫婦倆第一次用機械耕田插秧的情景時,畢麗霞說:
“我們去插秧,老百姓就像看稀奇一樣,很多人圍著看,問這是什么東西。
幾年過去,習慣了彎腰插秧、用牛耕地的人們漸漸愛上了農機服務。各種不同的農機具在農機補貼政策的刺激下在廣袤的荊楚田野里大顯身手。7800多個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應運而生,他們代耕代種代銷,還能利用移動客戶端為農戶配方施肥打藥灌溉。農業生產方式悄然轉變。監利縣黃歇口鎮農辦主任徐錫盛深有感觸:
“十年前我們機械化只處于初級階段。真正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就是在他們的帶領下,現在帶動全鎮11萬畝耕地種植面積基本上全程機械化達到8萬多畝。”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不僅農業生產方式在改變,農業經營方式也在與時俱進。輕點鼠標,身在大山深處,也能將農戶的農產品賣到世界各地。李明攀就是其中之一。運用互聯網,他創辦的湖北謙益農業有限公司將農戶大米暢銷全國:
“有9.8元一斤到13.8元一斤的大米,這個價格區間的大米銷售最好。預計今年雙十一可以做到200多萬。”
從分散的小生產到規模化生產,從牛耕人種到機耕機播,從提籃小賣到農產品電商,四十年來,農業農村正化繭成蝶,展翅欲飛。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