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0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經濟報
棉花,是新疆大地上色彩最為醒目的農作物。每年秋天,白色的棉朵連綴成片,千萬畝棉田蔚為壯觀。數據顯示,2017年新疆棉花總產量456.6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76.5%。早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優質商品棉基地。
如今新疆棉花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時間倒回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新疆棉花總產量只有5.5萬噸,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棉花產量216.7萬噸,新疆占比不到2.5%。僅僅是數字的對比中,新疆棉花自改革開放以來變化就足以令人驚嘆:近40年間,產量足足增長了80多倍。
在前不久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三創棉花世界高產紀錄”“新疆棉蚜生態治理技術”“棉花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育與創新”等三項科研成果亮相,展現了新疆棉花在產量和品種等方面的技術進步。
新疆棉花如今的成就,正是在一次次科技創新中完成的。如今盛行的棉花地膜覆蓋種植新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推廣,加之棉花矮、密、早種植模式的應用,新疆棉花得到了長足發展。表現在種植面積上,1980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為271.8萬畝,1990年增至652.8萬畝。
此后,新疆棉花一路高歌猛進,面積、產量不斷增大,在全國棉花產業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數據顯示,1998年,棉花總產量達到130萬噸。2008年,棉花總產量上升至301.55萬噸,到2016年,新疆棉花總產、單產、商品調撥量連續22年位居全國首位。為保障國家棉花安全和推動國內紡織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和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幾十年間,新疆棉花在突飛猛進,也奠定了全國最大商品棉基地、新疆農業主導產業的地位。
快速的發展過程中,新疆棉花在以數量為主導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出現品質下降,市場競爭力削弱的問題,棉花產業發展一度受到影響,改革隨之而來。
近些年,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的關鍵詞是“提質增效”,而2014年是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國家在新疆啟動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正式拉開了新疆棉花提質增效的序幕。棉花定價權回歸市場、價格與補貼分離的新機制取代了原來的統購統銷模式,進而推動整個產業鏈發生巨大變化。
在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指揮下,棉花需求端對品種和品質的需求通過棉花加工企業,直接傳遞至田間地頭,從而將“提質增效”的發展方向貫穿至棉花種植、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棉花品質持續上升,棉花產業活力顯現。
“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以來的4年里,通過監管庫公證檢驗、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與質量掛鉤等措施,倒逼棉農和棉花加工企業改進質量,使新疆棉花質量形勢有所好轉,各項指標總體水平穩步提升。棉花質量在穩步提升。”自治區纖維檢驗局副局長鄧鑫說。
近年來,隨著新疆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棉花深層次的變革持續進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與農業管理處副處長湯義武說,2017年,自治區在南北疆試點地區都注重全產業鏈推進。2018年,針對南北疆棉花產業的發展實際,在南疆重點推進機采棉推廣,而在機采率較高的北疆地區,則主攻降低機采棉成本。
目前,塔城地區沙灣縣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100%全覆蓋,降成本是當地推進棉花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阿克蘇、喀什等地,正在大力推進土地流轉,為推廣機采棉創造條件。
新疆利華棉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紀元說,2018年前10月,該公司與南疆各地州簽署了超過200萬畝的土地流轉面積,并且已經在巴州、阿克蘇地區的6個縣市完成土地流轉90萬畝,2018年底有望增加到130萬畝。劉紀元說:“整合土地后,我們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進而開展機械化作業,脫離土地的勞動力可以繼續在棉花種植、加工等環節務工增收。”
相關標簽:新疆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