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甘肅環縣羅山鄉龍柏山村村民徐朝鋒喂養山羊,年收入近8萬元。 鐘欣 攝
每年冬季羊的集中產羔期,甘肅環縣羅山鄉龍柏山村村民徐朝鋒時刻刻都得操著心,晚上總是和衣而睡,從未定過鬧鈴,他總是每兩個小時就能自然醒來一次,去羊圈仔細查看一番,接生、喂奶,遇到突發狀況,他整夜都在羊圈里度過。
徐朝鋒兩口子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勤快人。夫妻二人種百畝田,養百只羊,年收入達8萬多元,2017年實現了穩固脫貧“摘帽”。
“父輩以種地為生,養家糊口可以,但是手里難有余錢。”上世紀90年代,徐朝鋒成家立業,深思熟慮之后,他決定養羊貼補家用。徐朝鋒說,起初,養殖了30多只綿羊,村里的養羊戶他都請教過,也常花心思自己摸索,很快便掌握了養羊的訣竅。
徐朝鋒獲“勤勞致富能手”表彰。 鐘欣 攝
2010年,他將綿羊全部出售,改養隴東山羊。“山羊比綿羊靈巧,身手矯健,上山下洼不在話下,更便于趕到溝里飲水。”徐朝鋒說。第二年就將規模擴大到百只以上,今年,他的養殖規模達到了160只。
夫妻兩精心呵護,養羊20多年,從未發生過羊羔難產死亡和凍死的現象。一分辛勞一分收獲,今年,他家的羊絨收入了1萬多元,出欄了50多只羊收入了6萬元。
徐朝鋒養羊是好“把式”。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夫妻兩總是盡全力多種幾畝地,錯開播種和收割的時間,每年都種上十幾畝小麥、蕎麥、玉米和其他雜糧。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他每年也種植20畝的甜高粱和大燕麥,20畝紫花苜蓿。
夏收是徐朝鋒最忙的時候,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起床,打掃羊舍、添草料,天蒙蒙亮時,他們已經割了好幾趟麥。中午也不休息,吃完飯,喂上豬和羊,趕忙就到地里繼續收割,太陽落山夫妻兩才收拾回家,吃完晚飯已是十點多鐘。
2013年秋季,幾次強降雨摧毀了他住的窯洞崖面,通過災后重建項目補助資金,他磚砌了四孔窯洞的崖面。2016年,他又新建了三間半安家結構磚瓦房,家庭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徐朝鋒也深受國家扶貧政策的益處,他家先后實施了三次平田整地項目,平整出了50多畝梯田,極大地改善了耕作條件。今年,他又獲得了6000元的補助資金,新建了羊棚。
龍柏山村地理條件差,貧困程度深,他從來不去跟別人掙著搶著去享受低保,“日子還要靠自己過,享受三、四類低保,每年也就一兩千塊錢,還不如我多種點草,好好喂上兩只羊,也能掙兩千多塊錢。”徐朝鋒經常這樣說。
“種好地、養好羊,好日子還在后頭哩!”說起今后的打算,徐朝鋒說:“只要人勤快,干啥都能致富。”
相關標簽:環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