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7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天剛蒙蒙亮,河北省武安市農牧局局長劉玉平就帶領技術人員來到北田村紅聚家庭農場的地頭。這兩天正是農場收獲棉花、板藍根的大忙時候,這里的560畝棉花和板藍根牽動著他的心。
劉玉平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剛被機械翻起來的松軟土地里,用手捧起剛被翻出來的板藍根,一邊仔細查看藥材生長情況,一邊向農場負責人張紅聚詢問棉花、板藍根生產情況。
張紅聚在北田村承包了1700畝土地,年初開春,他犯起了愁,這里地處丘陵,沒有水利灌溉條件,全是“望天收”的旱地,該種些什么、怎么種?迷茫中,張紅聚找到武安市農牧局尋求幫助。
了解情況后,劉玉平找來經濟作物辦公室主任趙建所,經過一番討論,他們給出了“棉花套種中藥材”的建議。
“棉花、藥材耐旱,適合旱地種植,市場行情相對平穩。棉花每年有種植補貼,農牧局可協調制藥企業與農場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協議,這等于給農場上了‘雙保險’!壁w建所說。
確定了種植模式,還要有相應的技術規范。在開種的那幾天,農牧局的技術人員守在地頭針對株間距、壟間距、壟間套種多少行板藍根等技術問題進行悉心指導。隨后的生長過程,農牧局的技術人員更是全程跟蹤服務。
張紅聚掰著手指頭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板藍根每畝收入2050元,棉花每畝收入1750元,除去生產成本,每畝純收入2600元,是種植玉米收益的4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武安市把發展中藥材特色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強的突破口,總結探索出“棉+藥”“果+藥”等種植模式。今年以來,武安市新建中藥材規;N植基地20個,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種植品種有連翹、柴胡、板藍根等。
在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武安市不忘加強品牌質量建設,先后注冊了銀祺、興連康、鼎石等商標品牌,建成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縣級平臺,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中藥材生產。
“下一步我們要整合資源優勢,積極與中國中藥、以嶺藥業對接,打造中藥材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眲⒂衿秸f。
相關標簽:武安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