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3 作者:佚名 來源:湖北日報
進入冬季,大別山間,更加清冷。
4年前,患先天性侏儒征的貧困戶包雯雯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湖北艾特包裝有限公司的宿舍管理員,每月收入2800元。
2年前,經過大悟縣人社局和武漢市航運交易所的聯合培訓,23歲的貧困戶李武獲得了“甲類水手實習證”,踏上海輪的他每月收入3000多元。
上個月,大悟縣城關鎮鄧畈村的貧困戶明莎莎學習中式烹飪結業,在縣城菜場租下一間門面專營“廣式腸粉”,一個月營業額突破1萬元。
就業,已成為大悟溫暖貧困戶的一把火。
大悟縣勞動就業局副局長劉照民介紹,進入2018年以來,全縣強力推進就業扶貧工作。今年1月至11月,全縣通過對接轉移就業10423人,通過技能培訓就業3191人;通過扶持帶動支持110人開辦農家樂;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2405人;通過引領推廣安排120人就近上崗。
就業,對她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2013年,包雯雯在武漢找了一年的工作,但因為身材矮小,被拒之門外。2014年,回到大悟縣的家里,上有奶奶、媽媽重病纏身,下有弟弟、妹妹還在上學,她無比渴望能有一個工作崗位。“累也好,苦也好,只要能掙錢,一切無所謂。”她說。
在縣勞動就業局的協調下,包雯雯來到艾特包裝上崗,從最初的宿舍管理員,到電梯操控員,現如今已成為倉庫保管員。“她雖然身材矮小,但格外珍視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比很多員工都更有責任心。”運營總監劉合安表示,對于42名在崗的貧困戶員工,公司給予他們工作時間、勞動強度、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關心,“但工作中的他們,不喜歡被稱作‘貧困戶’,不希望被照顧。”
人窮,但不志短。24歲的明莎莎初中畢業就遠赴廣東打工,2017年因父親遭遇車禍回到大悟。父親身體漸好,明莎莎決定留在大悟創業。
2018年10月,在縣勞動就業中心舉辦的中式烹飪免費培訓班上,明莎莎悄悄告訴主辦方:“我們家雖說是貧困戶,但我的心不是貧困戶。”
一個月的培訓期間,一邊學手藝,她一邊找門面。結業之時,就是她的“廣式腸粉店”開業之日。12月9日恰逢她的腸粉店“滿月”,總營業額超過1萬元。“我不擔心何時‘摘帽’,只要堅持,這一天不會很遠。”她說。
就業扶貧,為貧困戶打通自主脫貧的一條通道。劉照民介紹,2018年以來,大悟縣廣泛推廣“就業扶貧+”的脫貧攻堅模式。對外,與武漢、隨州、孝感市形成對接幫扶方案,組織貧困戶分批次、按需求到三地進行技能培訓,并優先就地解決勞動就業問題;對內,免費開辦育嬰師、美容美發、中式烹飪、修腳足療等10種技能培訓,組織11場針對貧困戶的“春風行動”,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
劉照民也坦言,就業扶貧并非一片坦途,比如就業培訓需求信息不及時、就近就業崗位不充足、市場化就業扶貧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舊明顯。“在組織培訓時,報名學駕照的貧困戶數量比報名學廚師、育嬰師和洗腳按摩的貧困戶總數還要多,造成了有些學員無法上崗,有些行業無人上崗。”
針對這些問題,大悟縣勞動就業局將成立就業扶貧人力資源公司,打造“政府服務+公共就業服務+市場服務”的模式,以就業市場和貧困人員需求為導向,爭取小微企業、扶貧車間落戶鎮村,促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