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04 作者:佚名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初冬時節,沿著黑河南畔撫彝故地的鄉間小路向西緩緩而行,田野、濕地、樹林……寬闊整潔的通村道路,鱗次櫛比的易地搬遷安置房,獨具特色的鄉村景觀,盡收眼底,置身其中,細細體味鄉村別致的韻味,感受著詩意盎然的水墨畫卷……
農田垃圾加入“綠色循環”大軍
在臨澤縣蓼泉鎮廣袤的田野里,各村集中組織農戶利用農閑時間,撿拾田間地頭的殘留農膜,送往鎮上的廢舊農膜回收點置換新膜。該鎮墩子村劉忠志一大早便拉著一整車廢舊農膜到回收點,這已經是他今年第三次來了!耙郧埃啬ち粼诘乩,不僅影響來年莊稼發芽,到了冬天還被風刮得房前屋后到處都是。現在廢舊地膜不但可以換來新地膜,還美化凈化了村莊環境!眲⒅抑靖吲d地說。
該鎮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將發動群眾、營造氛圍、凝聚合力作為推動廢舊地膜回收的切入點,持續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橫幅、召開村社干部會議等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宣傳面源污染的危害及殘膜回收的重大意義,教育廣大農民群眾科學使用農膜,不斷激發群眾撿拾殘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將廢舊地膜回收利用與全域無垃圾創建、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有機結合,重點清理整治殘留在耕地、田間道、水渠、公路兩側、村社居民點周邊等地的廢舊地膜,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點,通過“撿拾—回收—兌換”等一系列工作,既保護生態環境,又使農戶獲得可觀的收入,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在全鎮共設立回收站點4處,采取集中收購、巡回收購、經紀人收購等多種方式累計回收廢舊地膜450余噸,回收率達85%以上。
垃圾堆里“淘”出綠色產業
往年到了秋收末期,蓼泉鎮田間各類秸稈回收機械來回穿梭,忙著對成片的農作物秸稈進行粉碎、揉絲、打包、青貯。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秸稈又有了新的去處……走進臨澤縣蓼泉鎮新添村的張掖天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院內前來交售秸稈的群眾絡繹不絕,加工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進行裝袋、封邊、運貨等流水線工作,只見廢舊木料、農作物秸稈甚至尾菜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低碳環保的生物質燃料和飼料壓塊。
“我們把作物秸稈、尾菜等加工成飼料,把廢木料、畜禽糞便、部分生活垃圾等加工成生物制燃料,不僅增加了收入還很環保,現在市場需求很大,發展前景廣闊。”張掖天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曹希銀說。
該鎮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牢固樹立鄉村發展生態優先理念,把綠和水的生態特色、凈和美的共同追求貫穿到鄉村振興全過程,以全域無垃圾創建行動為載體,組織開展秸稈禁燒宣傳教育,抓好水污染治理,對全鎮范圍內企業、養殖場區、河渠岸邊、道路運輸揚塵、秸稈焚燒、垃圾堆放等環保敏感點以及各村居民點房前屋后衛生環境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問題臺賬與清單,按照屬地包干認領的方式,將整改任務具體化、整改時限明確化,跟蹤督促整改過程,通過“建立臺賬,銷號整治”的方式,對點、面、源污染進行無死角監管。
特色草編引領綠色“新風尚”
初冬時節,寒意濃濃。該縣蓼泉鎮雙泉村會議室里座無虛席,來自全鎮9個村的近50名農村婦女手捧著用玉米皮編織的籃子,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分享著培訓成果……
“以前覺得玉米皮隨處可見,除了喂羊幾乎也沒啥其他用處,F在經老師們巧手一編,不起眼的玉米皮‘變身’成了各式各樣環保美觀的草編工藝品。我要認真學好這門技術,增加收入!鞭と偺茷炒宕迕窭钕颊f。
該鎮整合資源,不斷加大勞務技能培訓、轉變勞務輸轉方式,以學促用,滿足農村務工人員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通過開展草編、絲帶繡等手工編織培訓、家政服務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在促進婦女手工技能學習的同時,不斷倡導環保意識,提高舊物利用率,讓舊物得到“妙”用,讓群眾增收。
以綠色發展之“丹青”,繪制“美麗蓼泉”之畫卷。臨澤縣蓼泉鎮正以綠色發展為主題推進各方面轉型升級,積極探索經濟生態和生態經濟路徑,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書寫著一幅綠色發展畫卷。
相關標簽:臨澤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