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03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日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破解人員保障、金融支持、要素集聚等發展瓶頸?近年來,重慶市梁平區強化“人”“地”“錢”統籌,探索破解鄉村發展的瓶頸,推進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今年上半年,梁平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19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6:1,分別低于全國2.77:1和全市2.66:1的水平,城鄉融合發展初見成效。
日前,梁平區的這一經驗做法也被納入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范圍進行通報表揚。
實施“三百”人才下鄉工程
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上半年,梁平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唐仁軍下派到川西村擔任第一書記。唐仁軍到川西村工作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唐仁軍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業,而川西村是重慶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村,也是梁平生態漁業園區核心區,該村正需要像唐仁軍這樣的專業人才。
“在梁平,像唐仁軍一樣下鄉的人才還有很多。“梁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為解決基層的“人才之渴”,梁平區實施了“三百”人才工程,選派100名規劃師、教師、律師、醫生等專業人才服務農村,回引100名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選派100名機關事業單位優秀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投身鄉村振興、致力脫貧攻堅、歷練年輕干部。”
梁平區已選派65名機關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干部以及100名教師、醫生、律師等優秀人才,回引72名外出成功人士返鄉,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梁平區還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000多人,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84家、專業合作社1046個、家庭農場975個,解決農業產業誰來做的問題,挑起了鄉村振興的重擔。
創新多種土地流轉形式
解決產業用地問題
最近,梁平區屏錦鎮萬年村1600畝蔬菜園正式對外招商。據稱,這個菜園道路、水池、管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投資商入駐后可以立即進行生產。
“我們稱這種做法叫溢價流轉。”屏錦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蔬菜園的1600畝土地先由萬年村集體以每畝300-400元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出來,再爭取相關項目資金落實基礎設施建設;然后以每畝700-800元的價格對外招商引資。“價格的溢出部分可以壯大集體經濟。“
除了直接土地流轉、溢價流轉外,梁平區還在實踐中探索出預流轉、土地入股型流轉合作等形式。所謂預流轉,就是先確定流轉地塊和面積,暫時不收土地、也不支付租金,一旦業主有需求,就立即將土地交付使用;土地入股型流轉合作就是村民不要租金,以土地入股參與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梁平區還推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林地、荒山、山坪塘等農村集體可經營性資產估價,并按人頭確定平均股份,然后將這些資源打包出租,對外招商。
目前,梁平區319個涉農村集體已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些農村集體可經營性資產估價總值達17.5億元,78萬余人有了農民股民身份,人均股份2000多元。現在全區有122個村有了經營收入。梁平區農委相關負責人稱,3年內,將努力使所有的資產實現經營收入,到時每年將有0.5-1億元盈利用于分紅。
梁平區還在繼續試點承包地有償退出探索,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和制度。
改直接補貼為貼息、擔保等方式
撬動社會資本
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農村發展的制約因素,但政府投入有限。梁平區健全投入保障機制,改直接補貼為貼息、擔保、保險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緩解了農業發展的資金壓力。
梁平區一年貼息500萬元,撬動了7500萬元的金融資金服務農村發展。梁平區農委農經站負責人舉例,同樣是20萬元資金,過去直接作為補貼,發揮的作用就是20萬元,甚至還要縮水;現在作為貼息支持農業發展,發揮的作用會遠遠大于20萬元。
除此之外,梁平區還創新推出兩個金融產品,一是項目貸,只要農業項目施工單位持有中標合同,就能在一周內貸出現金,為項目實施提高資金保障;二是一二三產業融合貸款,支持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鼓勵企業由向二、三產業拓展。
近年來,梁平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2億元投入鄉村建設,改直接補貼為貼息、擔保、保險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12億元,創新“EPC+招商引資+運營”農業投融資模式,引導社會資本4.45億元,創新經營權抵押、項目貸等金融產品撬動金融機構投入6.4億元,參加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0.65億元。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