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經過這些年的改革,徹底改變了‘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見閻王’這種現象,農民從新農合制度、從醫改中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在重慶市忠縣就重慶等多地深化醫改典型經驗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衛健委體改司監察專員姚建紅在回答農民日報記者提問時詳解醫改“農民福利”如是說。
“應該說,我們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農民服務占了很大部分。”姚建紅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集中了醫療、醫保、醫藥幾個方面,就是經常說的“三醫聯動”。
新聞發布會現場
首先是醫保制度,醫保制度給農民的優惠是實實在在的。多年前,中國農民曾有“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見閻王”的現象,經過這些年改革已經沒有了。為什么?是因為建立了新農合制度。我們國家的新農合制度2003年啟動試點,當時中央財政為中西部地區人均出10塊錢,地方財政為每個農民再出10塊,農民自己出10塊,一共30塊錢,東部就是地方政府財政出資20塊。這些年,財政補助水平大幅度增加,到2018年已經到了490塊錢了,翻了多少倍!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增幅也遠遠沒有這個速度,說明國家對農民尤其關心。另一項制度是城鎮居民醫保制度,是面向城市當中沒有固定工作或無正式工作的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我們現在共有三大醫保制度,新農合、職工醫保、城鎮醫保,最近把新農合和城鎮醫保合并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每年深化醫改任務都對醫保工作提出要求。2009年啟動醫改以來,國家和地方的新農合目錄多次調整,不斷擴大保障范圍,讓農民更多的受益,所以原來是不敢去醫院,現在是敢去醫院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功勞,就是對于農民提高了他們的支付能力,這是第一條。
其次就是醫療改革,讓農民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醫改有三句話,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姚建紅舉例說,第一,是把城市的大醫院的服務送到農村,通過“醫聯體”或者“醫共體”的方式,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服務。第二,培養訂單式的定向醫學生,如果高考的時候報考,國家給予學費補助,畢業以后專門到農村的醫療機構服務。很多學生是來自農村的,他們回到農村工作能夠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提供服務。第三,在醫療領域有很多的新業態和新形式,幾年前鄉鎮衛生院經常抱怨,沒有放射科大夫,沒人會用這些設備,現在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了。我們有一句話叫“基層拍片、上級診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拍片通過網絡傳輸到縣級醫院,然后很快就給出診斷。原來要看病從村里到鄉里再到縣里,成本是很高的。通過這種新型形式,在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同時,基層醫療服務條件和體驗都有明顯的改善。“記得20年前,我剛來衛生部工作時,親眼所見當時的鄉鎮衛生院是破破爛爛的,有一句話是1/3的鄉鎮衛生院過得還可以,1/3的衛生院半死不活,1/3的鄉鎮衛生院要關門了。現在,到各地去,明顯感受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條件改善很多,有些甚至是當地鄉村的主要亮點。”
第三是關于藥品的。“一方面,我們通過取消藥品加成,建立醫療機構新的運行機制。比如,現在抗生素的使用比例下降了50%以上,原來很多是不合理的。因為抗菌素用多了以后不僅是增加經濟問題,還會增加耐藥性。所以,醫改要通過各種改革措施,讓醫院、醫生能夠盡量合理用藥,科學用藥。”姚建紅介紹,另一方面是進口抗癌藥價格的下降。新一屆政府組成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有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同時,最近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就是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加上7個副省級城市,組成一個體量來談判,通過集中采購的方式,降低藥價。藥品費用是醫療費用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要控制藥品費用的不合理增加,除了合理使用之外還要降低藥品的不合理價格,讓其回歸正常的范圍。
此外,就是推動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明確要求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長期以來,醫改一直將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改善公共衛生服務作為很重要的內容。國家財政給了很大的投入,目前,一個老百姓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達到55塊錢。主要是通過公共衛生服務,減少疾病的發生,延長人的壽命。
“我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應該說是取得很大成效的。我本人也是來自農村,從我自己的家庭,也看到農民醫療衛生條件向前進步的歷史。”姚建紅誠摯地表示,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民和城市居民應該享受更多的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這給我們帶來很多挑戰。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就是全中國老百姓在同一個制度下共享一片藍天,共享美好的青山綠水,也共享我們醫療衛生服務。所以說我們國家在投入、資源配置、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要用更大的力度,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服務。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更加向往,但是我們的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更加努力,讓各項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