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7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用事實和數據實時反映履責情況和工作成效,以精準監督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陽光扶貧”監管系統不僅是監督平臺,也是發現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的重要來源
“您好,您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后,我們發現您名下有一輛小型客車和一套商品房,根據規定,您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
今年初,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袁集鄉雙莊村村民萬某向鄉里申請最低保障,沒過多久卻接到不符合申請條件的通知。“如果沒有‘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我們很難發現萬某不符合低保標準,系統為扶貧政策的精準實施提供了更科學有力的依據,最大限度避免了錯保的產生。”市民政局副局長畢豐書感慨地說。
“我們堅持立足職能職責,強化政治擔當,督促黨委(黨組)履行主體責任,把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擺在突出位置,以精準監督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江蘇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蔣卓慶表示。
2017年以來,江蘇省紀委監委分階段推進全省“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扶貧領域呈現出信訪舉報明顯下降、案件占比大幅下降、新發問題大幅下降的良性態勢,扶貧領域問題易發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信息化 公開化
各責任主體全部納入平臺
扶貧領域是違規違紀案件的高發領域。江蘇省紀委常委、監委委員陳志揚介紹,全省2016年在懲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中,共查處涉及“三農”領域的有6000多人。特別是在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蘇北地區,部分設區市涉及扶貧的案件占立案總數比重甚至超過60%。“如果不扎緊制度籠子,問題就會像割韭菜一樣,一茬接一茬。”針對扶貧領域的實際情況,省紀委會同相關市縣優化整合資源、科學再造流程,“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應運而生。
2017年初,省紀委啟動扶貧領域專項治理,推動“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試點;3月指導淮安市先行試點,建設“陽光扶貧”監管系統;6月總結推廣淮安試點工作經驗;9月底蘇北5市全部上線運行;12月中旬“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實現全省13個設區市全覆蓋。
打開“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可以發現,里面整合了多部門的大數據資源,通過信息化、公開化,加強對扶貧對象、資金使用、項目運行、責任落實等情況的日常監督和動態監管。記者隨手點開淮安市陽光扶貧網的“資金查驗監督”一欄,可以實時查驗全市所有扶貧濟困資金相關情況。例如,點擊淮陰區2017年省級精準扶貧資金列表,可以看到漁溝鎮投資經營性用房項目,財政已撥付該鎮58.5萬元,點擊項目收益可以看到該項目已產生收益3.51萬元。
“我們將脫貧攻堅各責任主體全部納入平臺,督促黨委政府落實主體責任、明確職能部門履行監督責任、強化紀檢監察機關‘再監督’職能,將各部門扶貧工作任務和工作效果全部放在監管平臺上,用事實和數據實時反映履責情況和工作成效,改變了以往‘開會聽匯報、書面看成效’的狀況。”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王洪連表示。
數據比對 科學預警
及時發現違紀違規問題線索
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董某某2016年納入建檔立卡,家庭人口3人。2017年底,“陽光扶貧”監管系統通過數據比對,預警該戶家庭成員董某(戶主之子),購置長安牌小型面包車。根據這一預警信息,沙集鎮東風村會計核實,董某現在縣城做凈水器生意,該車正在使用,且已結婚、與父母分開生活。東風村上報預警信息,提出將董某從建檔立卡中清退。
今年7月,縣紀委監委經“陽光扶貧”監管系統發現,東風村扶貧專干王某不僅未將董某從建檔立卡中清退,反而新增家庭成員2人。縣紀委監委要求鎮紀委立即核查,鎮紀委核查后將董某和其妻、子從建檔立卡中清退,并將多領的收益追回后均分給全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王某被給予誡勉談話處理。
“陽光扶貧”監管系統不僅是監督平臺,也是發現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的重要來源,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省運用“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數據比對、全程留痕、軌跡查詢等功能,及時發現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等違紀違規問題線索,以及履責不力、監管不嚴,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虛假扶貧、數字脫貧等問題。淮安市2017年以來扶貧領域立案件中約30%問題線索來源于監管系統;徐州市在監管系統中設置農村干部直系親屬關聯查詢模塊,快速發現村干部優親厚友問題;宿遷市泗陽縣每季度通報幫扶責任單位、幫扶責任人入村、入戶走訪情況,各鄉鎮、幫扶責任單位未完成數、未走訪數均列表公開,并對存在問題的個人點名道姓通報曝光……今年1月至9月,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扶貧領域違紀違法案件807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16人,通報曝光典型案件272起。
把監督嵌入關鍵環節
不必再“圍著飯菜打蒼蠅”
11月14日上午,泗陽縣南劉集鄉石渡村村民陳俠正在家門口加工一筐從村里廠子拿回來的帽檐。“原本是我身體不好,長期腰椎間盤突出干不了重活,誰知年初我丈夫又突然中風失去了勞動能力,家里更困難了。”陳俠告訴記者,“幫扶干部隔三岔五就來看望,先是幫我丈夫爭取到了殘疾補助,又幫我聯系做零活,還幫忙籌集資金修好了破舊的屋頂,真是太感謝了!”打開幫扶責任人手機上的“陽光扶貧”客戶端,可以發現每季度都有干部走訪詳情,記錄了貧困戶的基本信息、幫扶信息、收入信息,其中源于財政和捐助的資金由系統自動生成,今年以來已累計向該戶發放了9136.6元。
“陽光”“透明”“公開”,是“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推廣以來江蘇扶貧工作的關鍵詞。通過陽光扶貧網和手機客戶端,群眾能便捷查詢自己享受扶貧政策的情況,還可了解所在村的所有扶貧信息,一旦發現疑似違規問題就可通過網站及時舉報。“以前扶貧都是干部的事兒,我們對政策兩眼一抹黑。”不少村民表示,有了“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啥都公開了,心里更亮堂了。
“以前是‘圍著飯菜打蒼蠅’,現在為扶貧工作罩上了‘安全網’,蒼蠅想飛也進不來了。”省紀委監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副主任章健介紹,“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把監督嵌入資格準入審核、資金撥付使用、項目實施管理等關鍵環節:在資格準入上,匯集了公安、人社、民政、住建、財稅等12個部門管理的十六大類信息,對建檔立卡人口進行比對核查。在去年核減不符合條件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30.8萬人基礎上,今年全省又發現存疑信息34311條,核減5966戶、15943人。在資金使用上,各設區市監管系統共歸集了12個部門、32條資金線共283億元扶貧資金,細化扶貧資金歸集、支付、發放、使用程序,確保扶貧資金精準“滴灌”到扶貧對象和幫扶項目。在項目實施上,監管系統對扶貧項目申報確定、權屬確認、資金撥付、收益分配、績效評估等流程作出規定,不僅項目基本情況進系統,項目申報、招標、驗收等所有過程性資料也全部進系統,強化全程監管。
江蘇省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周廣智透露,下一步,江蘇將優化提升“陽光扶貧”監管系統,逐步向村務監督、集體“三資”管理、農村黨建、社會治理等領域拓展。
相關標簽:江蘇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