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2 作者:佚名 來源:湖南日報
鄆城縣崛起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陳坡鄉龔屯村,注冊資金300萬元。合作社于2016年先期流轉村內300余畝地,建設了高標準的設施蔬菜大棚。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緊緊圍繞“精準脫貧、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辦社原則,堅持業務經營和基地建設兩手抓,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成員隊伍,現有社員70余人,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規模已達300余畝,蔬菜批發市場一處。致力打造西紅柿、圣女果、辣椒、蕓豆等各種綠色蔬菜品牌,形成了“市場批發、農超對接”,集蔬菜生產、加工、銷售和農資供應、生產實驗、技術指導一條龍服務的新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2017年年產蔬菜640萬斤,銷售總額1700萬元,帶動貧困戶脫貧和農民致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惠農利民,增加農民收入
為了解除菜農的后顧之憂,及時解決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保證菜農年年都有可靠而又穩定的收入,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如組織技術人員集中培訓,集中購買物資,扎實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產前,統一購進優質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以出廠價格分配給社員;產中,聘請技術人員進行種植、田間管理方面的指導,從壽光蔬菜研究所高薪聘請技術人員,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同時還多次組織社員到外地考察學習;產后,積極聯系客戶,開拓市場統一批發銷售,確保農民社員的收入穩中有增。通過合作社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農民從中獲得了較大的受益,農業畝產效益增加5000元,社員年度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18000元,通過服務讓利于農、助農增收和返利,使入社社員感受到了合作社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和實實在在的實惠。
引進培育新品種,推廣使用新技術
為了便于基地大面積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技術種植實驗。首先,按農業標準化要求,對示范點內土地進行溝、路、林、渠、水綜合整治,使其達到田成片、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蔬菜基地標準。其次,在生產上,全面推行新技術:一是引進水肥一體化技術,溫度自動調節技術;二是落實農業、物理、生物、生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益植霉素等生物農藥,使病蟲害得到了有效防治;三是大力推廣井水灌溉,積極推廣滴灌、管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水質污染土壤;四是加強農業防治和生態控制,大力推廣抗病蟲品種,保護天敵;在保護地栽培中,推廣生態控制,創造有利于蔬菜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五是加強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的篩選和使用,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新農藥使用培訓,指導群眾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努力提高產品質量。保證蔬菜達到無公害標準,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推廣,進一步提高了蔬菜產品質量和產量,產品質量明顯好于當地普通品種,價格比市場價高出15-25%。
實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由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生產觀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接受新事物速度慢,生產方式各異,造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效益較低。合作社成立后,蔬菜生產按照標準化要求實行統一規范管理十分必要。為此,合作社統一種植、統一施肥、統一用藥、統一技術培訓與指導、統一收購,使產品適應了市場需求,產品質量提高,社員增收。投資萬余元購置了電腦等信息設施,使社員及時學習和了解掌握新技術、新經驗、新行情,不斷捕捉信息資源,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舉辦技術講座、入戶指導、發放明白紙及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戶技術知識培訓和指導,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生產技術水平。
示范作用突出,脫貧成效顯著
合作社成立后,已開始顯現出其積極作用和顯著成效。一是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圍繞當地的優勢產品,組織農民從事專業化生產,“一村一品”初具規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產業帶,促進了規模化生產。二是提高了農業標準化水平。通過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載體優勢,對內有效地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對外統一質量、價格,提高了應對市場和技術壁壘的能力,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保護了農民利益。三是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合作社農戶與市場銷售之間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四是培養了新型農民。合作社在為農民提供服務、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積極發揮了內部的教育、培訓功能,培育和增強了農民的市場觀念和民主意識,鍛煉了農民在科技推廣、分工協作、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對外聯系以及民主決策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步成為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有效載體。五是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創建自己的品牌。通過合作社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農民從中獲得了較大的受益,通過服務讓利、助農增收和返利,使入社社員感受到了合作社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和實實在在的實惠。在合作社幫扶帶動下,通過大棚蔬菜種植,使龔屯村多個貧困戶擺脫了貧困,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2017年在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下,堅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走村入戶,深入調研,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扶貧政策,聚焦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脫貧,充分利用省、市、縣扶貧項目資金,建設蔬菜大棚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收益分紅,增加貧困戶和村集體收益,截至2017年底,大部分貧困戶在現行標準下實現了精準脫貧。
相關標簽:鄆城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