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1 作者:佚名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長興縣和平鎮有一連片種植的水稻,今年的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都減少了50%,其畝均投入由之前的290元下降至100元左右。日前一核算,畝均凈收益達到3375元,比傳統水稻種植多了好幾倍。
據農技術人員介紹,該片水稻采用的是“蝦稻輪作—稻鴨共養”新模式。3月初至4月上旬,放養小龍蝦苗,每畝40公斤,6月中下旬開始捕撈;6月上旬水稻育苗,7月上旬移栽;7月中旬放養苗鴨10只,9月底收獲鴨子;11月中旬收割晚稻,稻鴨共生期為60-70天。整個種養周期約9個月,創造了“一季小龍蝦、一季水稻、一季鴨”的種養模式。
農技術人員就此算了一筆精細賬:單一種植晚稻“南粳46”“蘇香粳100”,畝產約550公斤,出米率約70%,常規稻米售價在4.28元/公斤,加國家種糧補貼150元,合計畝均收益1800元,去除各項成本,畝均利潤為400元。而采用“蝦稻輪作-稻鴨共養”模式,每畝產“蝦稻米”280公斤,售價12元/公斤,產值3360元;10只鴨子計產值250元;小龍蝦單產110公斤、計產值4620元;加國家種糧補貼150元,合計收益8380元。去除各項成本后,畝均利潤為3375元,農戶增收幅度達743%,經濟效益相當明顯。
同時,這一模式還有效保護基本農田結構,在稻田中形成新的生態循環鏈,減少化肥、農藥施用,不僅生產了符合消費導向、市場需求的“蝦稻米”、小龍蝦、塘鴨等綠色農產品,生態效益也較為明顯。
據湖州市農業部門介紹,今年以來,該市將稻魚綜合種養作為轉變農漁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應用“稻-鱉”“稻-小龍蝦、青蝦”“稻-蟹、鰍、蛙”等綜合種養模式,合計種養2.88萬畝,100畝以上的種養基地35個,綜合效益達到3億元以上。水稻平均畝產500公斤左右,畝均年純收入3000元以上,比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增收1000多元。與池塘養殖相比,示范基地餌料系數減少35%以上。
相關標簽:湖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