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0 作者:佚名 來源:每日甘肅網
“我在合作社入股3萬元,發展農家樂,不僅年底能分紅,而且平常在合作社打工,一天還能掙150元,我家現在已經脫貧了!”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三塬鎮東風村村民金科杰以前是貧困戶,曾在外打工多年,如今他不再外出務工,成了金海灣合作社的一名股東。
“三變+旅游服務” 讓東風村“舊貌變新顏”
金科杰所在的東風村距離縣城約23公里,由魏家坡、王家坡、下金家3個自然村組成,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5畝,大多村民靠種植花椒、外出務工養家糊口,生活比較貧困。近年來,東風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積極探索“三變+旅游服務”的發展模式,以“黃河三灣、滑翔小鎮”為定位,成立了村級所有的三灣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統領豐林、鑫水源、鑫苑、碧水灣4個旅游合作社,引導群眾新建、改造農家樂32家,發展鄉村旅游。
在“三變”改革中,東風村按照村民自愿有償的原則,將650余畝庫區公共資源灘涂地和25畝水澆地,折股量化到永靖縣三灣種植農民合作社,按照每畝400元標準分紅。同時,鼓勵群眾拿出“閑錢”入股到專業合作社分紅,目前入股金額達400多萬元。將縣上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100萬元轉變成村集體股金,積極打造集灘涂花海、觀景滑翔、天然浴場、農家樂、民俗民宿、水上娛樂等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品牌,努力生產經營創收,將利潤部分按照股份向群眾分發紅包,達到了降低生產風險、增加群眾收入、發展集體經濟的目的。
“夏季來這里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沒想到我們也吃上了旅游飯。”魏家坡村民范喜平笑著說到:“我將自己名下的2畝多土地全部入股到三灣種植農民合作社,在合作社帶領下,我經營了一處農家樂,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東風村黨支部書記金滿堂告訴記者:“目前,入股三灣種植農民合作社的群眾有200戶,依附在鄉村旅游產業鏈上參與經營的農戶有70余戶。同時,合作社吸納當地農民300多人就業,確保他們有了更加穩定的收入!
找窮根、解扣子 “扶貧車間”探索四種模式
東風村搶抓“三變”改革機遇,依托合作社模式脫貧增收,只是臨夏州近年來探索的四種“扶貧車間”建設模式之一。除合作社式“扶貧車間”之外,還包括廠房式“扶貧車間”、居家式“扶貧車間”以及“互聯網+”式“扶貧車間”。
其中廠房式“扶貧車間”即通過幫扶單位引進企業辦“扶貧車間”、東西部扶貧協作引進企業辦“扶貧車間”、州內企業辦“扶貧車間”、返鄉創業人員領辦“扶貧車間”等形式,縣(市)政府提供培訓和廠房(鄉鎮、村集體的老廠房、學校舊址、商業用房等閑置土地、房屋),企業出資金、帶技術、找市場,組織貧困人口從事農產品初加工、來料加工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生產;居家式“扶貧車間”則是按照“小分散、大集中”的要求,由企業找銷路、簽訂單,定生產計劃,生產任務下達農戶,農戶利用閑置民房,按要求在家分散加工,最后由企業集中包裝、統一銷售,形成不受限于固定的時間地點,與農閑對接的居家式“扶貧車間”;“互聯網+”式“扶貧車間”就是對適合線上銷售產品,電商企業和電商創業個人積極對接,優先在線上推廣銷售,形成“互聯網+”式“扶貧車間”。
今年以來,臨夏州搶抓國家扶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的重大機遇,探索出的這四種“扶貧車間”建設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婦女就業問題,有力促推脫貧攻堅進程。通過“扶貧車間”建設模式,臨夏州幫助貧困戶找準了貧困根子,解開了思想扣子,激發起致富信心,已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催化劑、助推器。截至目前,臨夏州已掛牌認定“扶貧車間”92家,吸納就業458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398人。
相關標簽:甘肅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