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4 作者:佚名 來源:吉林日報
地雖小,看效益。雖小不弱、散而有序的規模化發展,讓吉林省鎮賚縣閑了幾十年的小庭院,有了大作為。如今的“白鶴之鄉”鎮賚正通過有效的精準扶貧,讓“庭院經濟”呈現一派生機。
小庭院大文章 扶貧“扶”到心坎上
曾經的鎮賚鎮架其村,低矮的泥草房隨處可見。今年4月,包保部門扒倒了村里的萬米土墻,清理出1200多車垃圾,運走了柴草垛,修建了精美的圍欄,栽下景觀樹,豎起路燈桿,架其村舊貌換新顏,成了全國文明村。
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庭院經濟如今成了架其村一道亮麗的風景,這里,鮮花簇擁的小庭院通過扶貧干部的精心謀劃正在長出“大經濟”。
村民戰清田的小院里,成熟的谷子金燦燦、黃澄澄,豐收在即。春天的時候,扶貧干部送來的120只鵝雛,也長大了。
三年前,戰清田被識別為貧困戶,包保干部幫助他發展庭院經濟。三年來,庭院經濟為戰清田帶來可觀的收益。他今年種了2畝地的谷子,產量能達1000公斤,如果按照每公斤12元的市價算,他今年的小院里,谷子能賣上萬元。除了這些,120只扶貧鵝,又能收入上萬元。
如今的變化太大了。戰清田說,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比蜜甜。早些年,戰清田患有冠心病,日子過得窘迫。為了讓他過上好日子,扶貧干部上門幫扶,出主意,想對策,如今的他,小院里種出了新希望。
尤其這幾年,他家變化最大。遠的不說,以前家里住的是泥草房,一家人擠在一鋪炕上睡。如今,新蓋了磚瓦房,安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一年四季菜不斷,院里都是瓜果香。提到變化,戰清田開口就夸黨的政策好,扶貧“扶”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架其村的“庭院經濟”正合市場需求,改變了百姓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滿滿信心,如今,長勢喜人的庭院冰麥、油葵、谷子、蔬菜等,讓村民收入節節攀升。
小庭院大變化 8000多名包保干部齊上陣
推進庭院經濟發展,就是為了助力貧困戶穩定增收。今年,鎮賚縣結合全縣庭院經濟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以“一村一品”“一村兩品”為原則,因地制宜,扎實推進庭院經濟持續發展,為貧困戶脫貧提供有力保障,重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庭院經濟,不僅有利于農民增收,更有利于創建美麗鄉村。目前,鎮賚通過引導村民轉變觀念,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的致富渠道。
4月初,全縣253個包保部門、8935名包保干部入戶對接工作,幫助群眾清理庭院經濟土地、測量地塊,完成發放種子(苗木)補貼489.6萬元。各部門及時幫助解決貧困戶生產物資,縣社黨組為包保村貧困戶購買有機肥80袋、縣政法委為包保村群眾購買庭院養殖雞雛9000余只……幫扶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真幫、實干精神感動群眾,用實際行動讓小庭院發生大變化。
曾經的鹽堿地,今天的聚寶盆。鎮賚縣發揮旱田區鄉鎮資源和區位優勢,以種植小冰麥、草莓、大蔥、花生、甜瓜、蔬菜、果樹等為主,發展近郊農業;發揮水田區鄉鎮水稻育苗大棚資源優勢,以種植大豆、馬鈴薯、花生、西紅柿、韭菜等為主,發展棚膜經濟,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讓小庭院發揮大效益。
如今,全縣141個行政村,規劃發展庭院經濟面積達到了58418畝,形成了“蔬菜村”“大蔥村”“甜瓜村”“果樹村”等46個“一村一品”村。
創新發展,推動貧困戶穩定收增。鎮賚縣著力推進“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與農戶簽署回收訂單。為群眾送技術、送信息,把科技培訓搬到庭院地頭,讓群眾不出村就能獲得技術支持。通過農戶參與生產經營,提高“造血”功能。今年,全縣庭院經濟簽訂訂單34986戶,占總戶數的83.9%。
通過產業引領、政策扶持、技術跟進等一系列措施,鎮賚縣調動了貧困戶庭院開發增收致富的積極性。隨著庭院經濟的蓬勃發展,群眾看到了增收的新希望。
記者手記:
“黨的恩情說不盡,見到扶貧干部格外親……扶貧干部們真幫扶,春風化雨潤萬家……”原來不起眼的庭院經濟,如今變成了搖錢樹。
今年4月開始,鎮賚縣利用100天時間,集中開展“653百日會戰”以村屯綠化美化、衛生、圍墻、庭院經濟“四項工作”為重點,近萬名包保干部,全部下沉到村屯農戶,將“精準扶貧”理念落實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去。
如今的鎮賚,“一村一品”或“一村兩品”已經碩果累累,如今的庭院經濟已經接到了大訂單,如今的村容村貌已經煥然一新,如今百姓的腰包正在一天天鼓起來……
相關標簽:吉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