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在甘肅會寧,老百姓常說當地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還戲稱一日三餐全是“羊魚蛋”。由此可見,馬鈴薯在當地群眾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在脫貧攻堅中,會寧縣因地制宜提出了“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增收思路,助推脫貧增收。這個“一頭子”就是指以黑膜馬鈴薯種植為主的基礎增收產業。過去曾是充饑糧的馬鈴薯,如今承載起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一
金秋十月是會寧農民收挖銷售馬鈴薯的季節。“今年縣里搞馬鈴薯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精品一斤能賣到一塊五。”這個消息一經傳開,許多農民不顧勞累,趕著收獲馬鈴薯,爭取賣上好價錢。
會寧縣漢岔鎮是省級深度貧困鄉鎮,在通往該鎮的公路上,一輛輛滿載著馬鈴薯的三輪車歡快地駛向鎮里。在鎮里的廣場上,收購場面熱火朝天,廣場上停了幾十輛三輪車,農民們有的在挑揀,有的在登記,有的在點錢,圓碩的馬鈴薯堆成一座座小山。
“我已經到收購點上售賣9次了,今年能賣8000多斤、收入12000多元。”漢岔村農民胡立漢高興地說。2016年,他聽說種馬鈴薯政府補助地膜,并且合作社提供籽種,就嘗試種了5畝,結果當年收入8000多元。嘗到甜頭的他今年種了10畝黑膜馬鈴薯。
“我種的土豆是良種,一畝地能挑出400多公斤精品,其他的也能賣1.2萬元,今年僅土豆收入就在2.4萬多元,比打工要強好幾倍。”交談中,胡立漢細細地算了筆賬。
在收購點上,我們看到農民售賣“精品土豆”時要進行實名制登記。收購點負責人解釋說:“按照縣里的要求,實名制登記主要是通過嚴把關口,真正把這份‘紅利’讓到老百姓手中。”
在精準脫貧工作中,會寧縣把每年種植100萬畝黑膜馬鈴薯作為農民增收的基礎產業來抓,動員貧困戶人均種植兩畝馬鈴薯。今年,會寧縣開展了“舌尖上的綠色——會寧馬鈴薯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組織馬鈴薯合作社、郵政公司深入貧困鄉鎮,以高于市場價1元的價格收購精品。為了擴大網上訂單,會寧縣發動在外工作的會寧籍人士和全縣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積極宣傳推介銷售。活動開展40天以來,網銷訂單已累計達到3.7萬份,會寧馬鈴薯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搞這樣一次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整體拉動馬鈴薯的收購價格,讓農民增收最大化。同時引導大家科學化種植,提高馬鈴薯的商品率,為進一步夯實會寧馬鈴薯產業打下良好基礎。”會寧縣委負責人說道。
二
會寧縣之所以將馬鈴薯種植定位為農民增收的基礎產業來抓,是因為當地土層深厚、晝夜溫差大,有發展馬鈴薯產業的優勢。
近年來,會寧縣圍繞建設西北優質商品薯基地的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馬鈴薯產業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整體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縣黑膜馬鈴薯種植100.15萬畝,經測產較露地種植畝均增產602.9公斤,增產幅度達48%,畝均增收360元,總產量達到230萬噸以上,總產值超過2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馬鈴薯產業大縣。
“今年,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全縣在馬鈴薯種植推廣方面,重點做到貧困戶技術培訓全覆蓋、貧困戶黑膜馬鈴薯種植全覆蓋、貧困戶機械服務全覆蓋、貧困戶脫毒種薯應用全覆蓋,確保全縣完成100萬畝黑膜馬鈴薯種植任務。”會寧縣農牧局負責人說。
會寧縣在確定主推品種、應用脫毒種薯的基礎上,集各類技術,并嚴格按照培訓到人、指導到田的要求,認真落實縣級技術人員包鄉、鄉鎮技術人員包村、農民技術骨干包戶責任制。目前,已舉辦培訓班136期,現場會245次,培訓鄉村技術骨干2300人次,培訓農民8.09萬人次,確保每戶特別是貧困戶都有一個技術明白人或有一個農民技術指導骨干。
當地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措施,詳細宣講黑膜馬鈴薯的抗旱優勢和增產原理,調動全縣上下推廣黑膜馬鈴薯壟上微溝技術的積極性。縣里還籌措資金3954萬元,采購投放地膜3080噸,對薯農給予補助,并建成2個萬畝中心示范帶、126個千畝示范區和284個百畝示范點,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推廣2畝以上的目標任務。
會寧縣連續三年整合資金259.6萬元,采購投放馬鈴薯壟上微溝一體機729臺,組建農機合作社和專業化機械服務隊37個,馬鈴薯專業合作社154家,優先為貧困戶提供服務,加大推廣力度。
三
會寧縣確定了三家農業經營主體,結合縣內馬鈴薯推廣品種,統一繁育原原種,并由政府統一招標按照每公斤補助1元的標準,投放給貧困戶用于生產商品薯。目前,全縣已采購投放種薯1.5萬噸,累計建成馬鈴薯貯藏窖2582座,貯藏能力達到7.5萬噸,實現了128個貧困村全覆蓋。
同時,會寧縣大力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積極開發優質產品,祁連雪淀粉工貿有限公司等一批馬鈴薯淀粉加工重點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28萬噸,生產粉絲9300噸。加工企業采用自主研發的工藝,打造了“祁連雪”馬鈴薯水晶粉絲及馬鈴薯淀粉等知名品牌,成為同類產品中的佳品,對帶動全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寧六合薯業開發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集良種繁育、收購、銷售的馬鈴薯龍頭企業,董事長李應發表示,“僅僅把土豆當原料賣,農民的受益總也不會提高。”經過深思熟慮,他到山東、云南等地進行了多次考察,決定投資300多萬元引進設備,將鮮薯加工成薯片、薯條等食品。“這樣,公司可以進行訂單收購,幫助種植戶增收。”他說,鮮薯加工生產線啟動后,每天能加工鮮薯30噸,只要銷路好,必將促進當地馬鈴薯產值大幅增加。
會寧縣委負責人表示,今后,縣里將立足產業轉型升級,把更多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引進來,讓會寧馬鈴薯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相關標簽:會寧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