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3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拾花工陳喜波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中(10月25日攝)。
又到一年采棉時,在我國最主要的產棉區——新疆,天山南北“白田”似海,吐絮飽滿。
30歲的陳喜波來自云南昭通,13年前開始到新疆拾花。今年9月,他和妻子王登興,還有表嫂、舅媽一行人來到南疆巴楚縣務工拾花。拾花的生活簡單而清苦。陳喜波和家人借宿在田邊的老鄉家,每天都要趕在天亮前吃好早飯,來到棉田開始工作,直到夜色濃重,才返回住處。
3個月采摘的收入,往往能占到拾花工一年收入的一半甚至更高。正因如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到秋季,一批又一批的內地務工者橫越千里,遠赴新疆拾花“淘金”。近年來,隨著新疆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機采棉在天山南北得到大面積推廣普及,北疆80%以上的棉田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人工被大型機械取代。
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家,也見證了新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陳喜波對于棉田里的變化深有感觸,“從老家來摘花的人越來越少了”。作為機械化時代的外來拾花工,陳喜波還在猶豫,是否該說告別,“明年大概不會再來了吧,路途太遠,采棉也確實辛苦,畢竟找到替代拾花的工作并不困難。”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陳喜波在棉田里拾花(10月24日攝)。
陳喜波的表嫂宋仙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中拾花(10月25日無人機拍攝)。
陳喜波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里拾花(10月24日攝)。
陳喜波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里拾花(10月30日攝)。
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陳喜波(左一)和妻子王登興(左二)在棉田里拾花(10月30日攝)。
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陳喜波在棉田里站直身體,利用后仰來緩解腰部的不適(10月24日攝)。
陳喜波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里拾花(10月24日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陳喜波的妻子王登興在棉田里用簡單的食品作午餐;下圖為陳喜波在午餐時準備喝水(10月23日攝)。
在新疆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卡扎尼塔皮提村,陳喜波背著兩袋棉花行走在棉田里(10月24日攝)。
拾花工在新疆巴楚縣的一處棉田中采收棉花。在遠處,一臺大型采棉機在棉田里工作(10月30日攝)。
相關標簽:新疆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