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7 作者:佚名 來源:遼寧日報
義縣七里河鎮七里河村冬季扶郎花生產銷售進入旺季。特約記者 李鐵成 攝
“自從引進了扶郎花,我們村不僅脫貧了,還變得富裕起來。現在菊花盛開,產銷兩旺,產業、扶貧一舉兩得。 ”11月5日,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七里河村村委會主任劉春高興地說。
七里河村曾是貧困村,有耕地247公頃,清一色種植玉米。“貧困村要脫貧,必須調整種植品種。”劉春這樣說道。2014年初,七里河村在省市縣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流轉土地面積21公頃,總投資648萬元,建單體鋼架大棚24棟,栽植扶郎花花苗40余萬株,當年的產值就達到了200余萬元。同時,七里河村扶郎花種植產業還安排長期就業人員30人,臨時就業人員42人,直接帶動貧困戶24戶。
今年56歲的村民劉淑芝長期在扶郎花種植合作社打工。劉淑芝說,多虧了村里搞的這個花卉種植項目,她腰包才漸漸鼓了起來,如今一年能掙到2萬元左右。
不僅僅是七里河村靠著扶郎花脫貧致富,近兩年來義縣借鑒七里河村的扶郎花種植經驗,開始向全縣推廣扶郎花種植模式。同時,義縣還引進高端人才,和遼寧省農科院達成協議,成為省農科院研究基地,使種植棚區由單一“扶郎花”品種向多樣轉化。通過科學的管理,完善的設施,精心的培育,義縣現年產鮮花近400萬枝,暢銷北京、沈陽、大連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
據了解,如今義縣有越來越多的鄉村靠著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2017年,義縣實施農業“人均一畝高效田,人均一畝果樹,人均一百只雞”的“111工程”后,當年就推動流轉貧困家庭土地656公頃,兩年來已有1萬余名貧困人口受益于農業“111工程”項目,實現脫貧。
相關標簽:義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