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7 作者:佚名 來源:山西農民報
秋日的蒲縣,五谷豐登,碩果累累。一棟棟規劃整齊的圈舍內畜肥禽壯,一排排蜿蜒崎嶇的田野里果蔬飄香,一壟壟層次分明的梯田里構樹馬鈴薯長勢正旺,一戶戶農家小院內核桃蘋果散發出陣陣撲鼻清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富不富,產業是支柱。”山西省蒲縣政府副縣長張鵬道出了產業扶貧精準促進脫貧攻堅的“秘笈”。
“自去年7月18日省脫貧攻堅領導組制訂出臺 《山西省“五有”產業扶貧機制標準(實行)》后,蒲縣緊緊圍繞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戶均年新增產業收入3000元以上的目標,突出抓好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全縣27個貧困村基本實現“三個目標”:每個貧困村的帶動主體以緊密、半緊密聯結方式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達到50%以上;建立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的貧困村達到27個貧困村的30%以上;有條件且需要通過農業產業脫貧的貧困戶都有增收項目。”縣農委主任張德祿給記者介紹說。
在產業拉動方面,蒲縣確立了“2+2+1+X”產業發展體系,即核桃、馬鈴薯兩個種植項目,生豬、肉牛兩個養殖項目和一個構樹產業項目,輔之以小雜糧、中藥材、食用菌、設施蔬菜等“短平快”產業項目。
養殖產業成貧困戶的“銀行”
52歲的張月明是夏柏村委會中柏村人,因為給兒子結婚欠了一些外債,早些年他和兒子老伴都在浙江寧波打工,去年,由于老伴做了甲狀腺手術,身體不好不能長期在外務工,他們回村后,一直謀劃著能有個合適的營生。
去年9月份,在第一書記王建龍和蒲縣煤炭局駐村工作隊以及村干部的合力協調下,縣煤炭局協調幫扶資金45萬元、加上村里的扶貧資金20萬元、縣政府項目補貼13萬元,總共投資78萬元,開始籌建可容納600頭豬的養殖場。
“該養殖場與天津寶迪集團以‘公司加工基地+種植養殖基地+委托農戶放養+農戶或者貧困戶’的模式合作。村里決定豬場建好后,以每年5萬元的價格租賃給村民。”村支書亢彥平介紹說。張月明決定租賃村里的豬場,為寶迪集團進行托管養殖。
張月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用扶貧貸款交上場地租賃費后,豬仔、飼料、技術指導全部由寶迪集團提供,一批600頭5個多月出欄,一年可以養殖兩批共1200頭,刨去雇傭一個工人和豬棚取暖的費用,一年的利潤應該有10萬元左右。
在生豬產業帶動方面,蒲縣開啟 “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帶農戶”的精準扶貧模式,目前全縣生豬存欄34522頭,貧困戶發展養豬4478頭,帶動1000余戶,僅寶迪一家就帶動627戶。
步入位于蒲縣黑龍關鎮中垛村的中垛茂州牧場的養殖專區,滿眼的晉南黃牛正悠然自得地“長肉”,這些牛不僅是企業的“寶貝”,更是貧困戶的“銀行”。
中垛村56歲的劉記生和李桂蘭夫妻都是勤快人,本來家庭條件還過得去。但由于前兩年兒子開大車在外地出了大事故,一下子賠償了幾十萬,把家底掏空不說,還欠了不少外債,成了村里的貧困戶。從去年年底開始,他們就來到中垛茂州牧場打工,兩人每月有5000元的收入。
“中垛茂洲牧場是以晉南黃牛的保護、繁育、育肥、改良為主導產業,未來設計集種植、養殖、旅游觀光、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科技牧場。立足蒲縣農業經濟發展特點,以開創體驗式旅游為目的,大力發展可持續農業,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模式。五年內將實現中垛2000畝土地全消納,肉牛存欄1000頭,有機蔬菜大棚100棟,直接帶動周邊村莊300人以上就業,實現全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從工地建筑到牛場種地收玉米,牧場用工工資每年上百萬都給了貧困戶,僅這一項就可以使周邊村莊20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加上流轉村里130畝土地,中垛村依靠養牛產業一項就全部脫貧了,以后田園綜合體模式發展壯大,還可以帶動更多村民致富。”中垛村村委會主任劉東升給記者介紹說。
目前全縣肉牛存欄8150頭,其中719名貧困戶共發展肉牛養殖1499頭。中垛茂洲牧場所屬的蒲縣茂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個鄉鎮設立分公司,通過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全面實行品種、飼料、用藥、防疫、管理、銷售“六統一”。五年內實現企業自身存欄2萬頭,帶動全縣肉牛存欄5萬頭。
核桃產業帶來豐碩的現實紅利
山中鄉老窯科村的魏紀明夫婦原來家庭收入不穩定,還要養活兩個孩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自從他們來到位于山中鄉白家莊村的蒲縣正茂核桃綜合加工有限公司打工后,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兩人不僅吃住在公司,年收入加起來6萬多元,直接奔小康去了。
記者見到先天殘疾身材弱小的堡子河村民高月愛時,她正在專心致志地分揀核桃仁,她的丈夫是白家莊的環衛工,家里沒有什么經濟來源,還有一雙兒女需要供養,現在她在公司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貼補家用,自己也為家庭貢獻了一份力量,她打心底有了自信。
“在社會幫扶方面,正茂公司主要在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首先是就業幫扶,公司搭建了網絡電子銷售平臺,優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并根據乙方身體條件,安排合適工作,已安排貧困戶就業16人;二是技術幫扶。免費組織技術培訓、專家現場指導,提升農民自身的種植技術水平,以訂單農業形式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以基準保護價5元為基礎,按收購時的市場價格做適當調整,根據公司盈利情況,凡是貧困戶每斤補助0.1-0.2元,實現增產增收穩定脫貧;三是入股分紅。公司負責與銀行對接,貧困戶獲得金融扶貧小額信用貸款5萬元入股,作為正茂核桃公司的發展資金使用,公司承諾每年按入股資金給予貧困戶收益,5萬元每年分紅3300元。公司通過推動核桃面積品種改良、規模擴大,調動廣大農民的栽植積極性,使核桃栽植逐步走向規模化、一體化,并研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拓寬產品網上銷售市場,實現產、銷、供一條龍,促進當地核桃種植產業化發展,保證貸款使用效益化。”公司董事長閆志明給記者介紹說。
蒲縣正茂核桃綜合加工有限公司以核桃系列產品開發為重點,建立了以企業為龍頭,以農產品基地為基礎,以簽約農戶、農民合作社為支柱的運作機制,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可直接為100人提供常年就業機會,直接帶動上百戶涉及3000人進行核桃栽植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縣核桃種植10.6萬畝,種植戶近5000戶,涉及貧困戶849戶2892人。2017年,核桃種植戶戶均收入1.5萬元以上。同時,依托“國家級馬鈴薯栽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政策優勢,發揮馬鈴薯高新技術示范園的輻射帶動作用,畝均產量由原來的600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以上,畝均收入1200元。
構樹產業催漲了農民的腰包
蒲城鎮城關村黨支部書記崔保彥2016年種植的15畝構樹,去年收割了四茬,每畝產構樹飼料約5.5噸,畝均收入2200多元,今年收入比去年還高。老崔還養了62頭黑豬,專用構樹飼料喂養,盡管構樹豬肉每公斤可以賣到50元至60元,比普通豬肉高出一倍的價錢,卻仍是搶手貨。
雜交構樹“無抗”飼料在中科宏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研發的空白。“構樹生物飼料可以完全替代養殖行業抗生素的生物飼料,徹底解決了畜禽養殖中抗生素與藥殘的問題。”中科宏發董事長李茂泉如是說。
構樹為落葉喬木,具有速生、適應性強、易繁殖、輪伐期短等特點,其飼料草粉蛋白含量高達26%,根、莖均可入藥,具有補腎、利尿、強筋骨等功能,樹皮纖維為造紙高級原料。
構樹扶貧是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2015年,蒲縣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引進雜交構樹組培苗,建立研發基地,發展構樹產業。
記者在蒲縣采訪時看到,1500平方米的組培快繁中心、2個日光溫室、100個拱棚已建成投用;茹家坪萬畝構樹示范園區核心區基本實現水網、電網、路網全覆蓋,初栽的構樹苗已經茁壯生長;在9個鄉鎮已成立了13家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構樹扶貧”“退耕還林 (草)”“糧改飼”工程和荒山、荒坡、荒灘綠化工程以及廢棄工礦企業綠化工程。
在構樹產業帶動扶貧方面,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通過“構樹苗木補貼+貧困戶+農戶”“土地流轉+貧困戶+農戶”“勞動用工+貧困戶+農戶”“小額貸款+貧困戶+農戶”“村集體 (合作社)+貧困戶+農戶”和“訂單收購+貧困戶+農戶”等多種形式,建立了“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帶貧困戶+一般農戶”的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政府已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全縣共育苗1000余萬株,推廣種植1.3萬余畝,輻射帶動農民1000余人穩定持續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0余戶。蒲縣已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現已有天津寶迪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山西茂洲5萬頭晉南黃牛產業化項目落地,開啟構樹 “林料畜”“種養加”循環發展之路。山西省初步確定在蒲縣規劃實施集保種繁育、養殖屠宰、加工貿易為一體的晉南黃牛產業化工程,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市場營銷網絡體系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延伸構樹“林料畜”“種養加”綠色產業循環發展新路。同時規劃建設有機肥生產線和沼氣生產項目,實施35萬畝耕地有機化改良。
未來3到5年,全縣計劃總投資5億元,建成構樹種苗快繁基地、萬畝雜交構樹種植示范基地、構樹全價飼料加工基地、構樹養殖示范基地、有機肥料生產基地和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基地等“六大基地”。
相關標簽:蒲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