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6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深秋的遼北,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在素有“中國鹿鄉”的遼寧鐵嶺西豐縣,近年來,當地通過黨建引領、用活政策、突出特色,走出一條“三彩”脫貧路。預計今年年底,西豐縣將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紅色”:脫貧路上黨旗飄
西豐縣從20世紀90年代就被列為省級貧困縣,2015年統計,全縣174個行政村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20個、貧困人口4.19萬人。
“2016年,縣委組織了一次脫貧攻堅大調研,我們發現,脫貧攻堅縣里很急,鄉鎮在觀望,村里在等著要錢要政策……”西豐縣委組織部黨建服務中心主任遲澤光回憶說。這次調研中還發現,當地普遍存在貧困村產業結構單一、村干部脫貧意識不強、縣直單位辦事效率不高、縣鄉村信息溝通不暢等一系列問題。
為有效解決這些難題,當地創建了“脫貧路上黨旗飄”微信平臺,把縣鄉村三級領導干部、產業專家、農業專家等納入一個“朋友圈”,每天發布扶貧政策信息,貧困村、鎮干部在群里匯報扶貧工作進度,村里有難題,直接“@”縣領導。
“一開始大家都不愿進群,有的村干部干脆直接退群!蔽髫S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謝志波說。經過制定制度、強化內容建設,組織部門將各縣直單位、鎮、村在群內的表現列為干部考核任用的參考,聘請專家在群里做產業脫貧培訓、發布各類農產品供求、招用工信息等,使基層干部越來越認識到:這個平臺是村民脫貧的“百寶箱”。
釣魚鎮景華村黨支部書記何振豐現在每天都在關注群里的信息:“我們村這兩年搞落葉松苗種培育,去年100萬株樹苗賣不出去,我在群里發了個消息,禮泉村黨支部書記張福軍看見了,幫我聯系撫順的買家,全部賣了出去,解了燃眉之急!
“金色”:用好、用活脫貧政策資金
用好各級脫貧攻堅幫扶資金,發展特色產業,為當地貧困戶鋪就一條金光大道。
距離縣城約有50公里遠的天來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荒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是貧困戶,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不愿再回這個“窮窩”。
近年來,天來村借助扶貧資金和銀行貸款,建立了水果批發市場,村里的水果再也不愁賣,還成了當地有名的水果集散地。
“別看地處偏僻,咱這里的水果可賣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日本等地。這種雞心蘋果地頭的收購價是每斤4.5-5元錢,出口到國外,能賣到15元!55歲的貧困戶趙龍指著他的果園對記者說,這幾年,村里免費給他提供了500多株果樹苗,他在自家地里種了7畝雞心蘋果,加上種植玉米等作物,一年收入2萬多元。
天來村黨支部書記付寶庫介紹說,目前,全村年產各類水果1200多萬斤,產值超過1300萬元。通過引導農戶種植、村集體經濟分紅、政策兜底等舉措,全村199戶、528名貧困戶全部脫貧,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陸續回到了村里。
郜家店鎮祥和村、洪來村利用扶貧資金100萬元,入股當地企業,每年每村分紅5萬元。得到資金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為貧困戶安排工作崗位,用工最多時,可帶動150多戶貧困戶就業。
“綠色”:好生態是金字招牌
“我們迫切希望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好生態是西豐的金字招牌!蔽髫S縣委書記康冠華說,當地選擇了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綠色脫貧之路,把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擋在了門外。
西豐的梅花鹿存欄量占到全國的25%,是全國的“鹿產業第一縣”;柞蠶產量占全國的30%,還生產人參、五味子、地龍骨等500多種藥材。西豐縣先后聘請了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團隊編制了生命健康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茅臺、東阿阿膠、吉林修正、天士力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西豐。
鐵嶺鹿寶堂藥業集團是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生產鹿系列功能食品。建檔立卡貧困戶譚貴寶在辦公室里熟練地操作著微商后臺系統。雖然由于先天性殘疾身高較矮,但譚貴寶通過在公司管理微商平臺,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西豐縣扶貧辦主任孫家彥介紹說,通過多種模式共同發展,西豐縣貧困人口逐步減少,預計今年年底,將摘掉省級貧困縣的“帽子”。
相關標簽:鐵嶺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