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30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居村聯養、集中供養、鄰里助養、親情贍養、社會托養
養老,河南太康有一攬子方案
本報記者 任勝利
針對農村特困人員養老問題,河南省太康縣探索推廣的“五養”模式——居村聯養、集中供養、鄰里助養、親情贍養、社會托養,提供了值得探討的一攬子方案。
有一種幸福,叫在家門口養老。在轉樓鄉大趙村一個大院子里,幾十個老人有的在玩棋牌,有的在聽收音機。這是一家居村聯養服務站。院里的老人是本村半失能老人和五保老人。
居村聯養,是太康縣新近探索的一種養老新模式。利用農村的舊村室、閑置學校等資源,打造小型養老院,從而解決本村半失能老人和五保老人的就近養老問題。這里的看護人員是來自本村的貧困戶,兩名責任人也是從居住村貧困戶中選聘的。“這樣既解決了特困老人的養老問題,也給一般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說。目前,全縣22個鄉鎮的29個貧困村推廣居村聯養,已有405人入駐。“老人的‘朋友圈’就在家門口,這是居村聯養受歡迎的主要原因。”轉樓鄉黨委書記楊傳俊表示。
有一種養老,叫相親相敬。符草樓鎮敬老院的王新超老人說,在敬老院里,老人們聚在一起,親如老友。太康縣投資2600萬元,提升改造了16個鄉鎮敬老院,助力集中供養。敬老院不僅在硬件上得到改善,集中供養的生活、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提升。
有一種親情,叫左鄰右舍。鄰里助養,是太康縣特困老人養老的另一種模式,通過采取政府補貼、拓展志愿服務、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對特困人員開展鄰里照護服務。服務前,明確鄰里的責任義務并簽訂助養協議,村里還給予幫扶人士每月300—600元的助養補貼。
此外,太康縣倡導親情贍養,開展“接親人回家活動”。在此促動下,一些五保戶的親戚陸續將老人接回家里贍養。僅在轉樓鄉,已有200多名獨居和特困老人被親人接回家,實現合戶、合住、合鍋的“親情贍養”。
有一種安心,叫有他們在。在高賢鄉汪莊村,村醫陳國廠多方籌資,建起了占地20畝、可容納200名老人的醫養院。
在醫養院里進行社會托養,是太康縣特困老人養老的又一形式。太康縣組織規模大、條件好的民營醫院成立醫養結合養老院(醫養院),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等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托養機構每接收1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貼3000元。目前,太康縣已建成6家民辦公助型醫養結合養老院,床位2000張,已有665人入住。
(汪俊杰參與采寫)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