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2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厚植中原沃土廣聚天下英才
——河南省招才引智推進人才強省戰略綜述
本報記者 張培奇 范亞旭
10月27日上午,以“廣聚天下英才、讓中原更加出彩”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在河南鄭州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陳潤兒,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戴均良,以及海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學者等上千名嘉賓和高層次人才出席了開幕式。
“河南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著力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扶持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打造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陳潤兒介紹,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的舉辦,旨在宣傳人才政策、展示人才成果、促進人才對接、打造人才洼地,在實現更加出彩的征程中攜手合作,分享機遇、共謀發展。
優化政策,鋪就發展康莊大道,吸引八方賢才
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瞄準人才短板,大力推進人才強省建設,建立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實現勞動力資源從數量向質量轉變。此次備受矚目的招才引智大會也是河南省多年來覆蓋行業最多、專業最廣、需求人才層次最高的一次招聘會。
“長期以來,河南最缺的是各行各業各領域的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高層次人才。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河南從來不缺人才,因為河南是為我國高考提供優秀本科生生源最多的省份,關鍵是河南怎么把豫籍人才、其他省份人才吸引過來。”作為“鄭州人才特使”、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說。
為吸引集聚各類人才來河南創新創業,河南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更加積極、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其中包括《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人才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10多個配套文件,在人才管理體制、人才集聚機制、人才開發機制、人才激勵機制等方面大膽改革創新,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目前,省級層面出臺的人才工作政策文件已達53個,具有河南特色、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河南各地也突出地方特色,為各類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臺和事業發展的平臺。其中,鄭州市大力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打造內陸地區人才集聚高地和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洛陽市實施“河洛英才計劃”,加快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開封市實施“汴梁英才計劃”,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南陽市則實施“諸葛英才計劃”,加速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等。
截至目前,河南省18個省轄市全部出臺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文件,發布“招賢令”、拋出“橄欖枝”,推出力度較大的引才新政和改革舉措;為加快發展、集聚人才,鄭州大學、河南省科學院、宇通客車集團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也通過制定薪酬待遇、個性化定制等方式,讓政策紅利得到釋放。
據了解,此次大會的招聘單位數、提供崗位數、進場求職人數、達成意向數和招聘人才層次為河南歷次招聘之最。現場有2100家單位提供崗位66813個,累計進場求職人數10.39萬人次,達成簽約意向4.3萬余人。其中,全省共有9700余人通過事業單位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辦理相關手續。
創新環境,“產業鏈”與“人才鏈”互動共榮,讓人才能扎根中原
1994年,在倫敦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后,張改平拒絕英國同行的挽留,懷著報國之心回到了故鄉河南。當時,很多單位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他選擇到河南省農科院工作,成為院里的第一個“洋博士”。作為動物免疫學和免疫膜層析快速檢測技術專家,張改平選擇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疫病與食品安全作為研究方向,他帶領團隊建立了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體系,讓畜禽類食品安全檢測時間縮短到人均可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引領我國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產業的發展。
在農村當了兩年知青的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許為鋼,深刻感受到糧食對中國的特殊意義。“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我要讓鄉親們不再餓肚子。”1978年,考入四川農學院(現四川農業大學)的他許下這句諾言,之后和小麥育種結下了不解之緣。選育麥種,要常年堅守試驗田,許為鋼從來沒有感到苦。無論烈日炎炎,還是數九寒天,他在試驗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我的老家不在河南,因為工作原因常常去河南,中原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執著深深地打動了我。”1996年,許為鋼和妻子一起來到河南工作。
為了攻克小麥赤霉病這一世界難題,在“鄭麥9023”品種選育中,許為鋼帶著助手夜以繼日地工作,一干就是6個小麥生長周期,最終將“鄭麥9023”選育成功,實現了優質、高產、早熟、多抗、廣適性在一個小麥品種上的聚合。截至目前,“鄭麥9023”全國播種面積已達2.6億畝。
據介紹,此次大會還著力打好“政策牌”,制定人才需求目錄和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展現河南自身特點和競爭優勢;著力打好“事業牌”,結合實施“三區一群”重大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用事業感召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支持人才干事創業;著力打好“親情牌”,重視人才的情感寄托,以感情、鄉情、親情召喚和集聚人才。
打造品牌,搭建平臺增強配套,讓“中原人才”享譽世界
近年來,河南注重提升“中原百人計劃”、省優秀專家等傳統人才項目優勢,以“中原學者”為龍頭,涵蓋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文化名家、中原教學名師、中原名醫、中原技能大師、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的“中原千人計劃”,用5-10年左右時間,遴選支持2000名左右中原學者、中原領軍人才和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打造中原人才系列品牌,形成海外引才與本土育才相互銜接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開發體系。
據介紹,2018年度河南省共遴選出首批“中原千人計劃”專家192名。大會開幕式期間,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還為“中原學者”代表、河南省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云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代表、河南大學程綱;“中原名醫”代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中原技能大師”代表、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和笑天等10名首批“中原千人計劃”專家優秀代表頒發入選證書。
同時,河南省把柔性引才匯智作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通過搭建平臺、合作對接、崗位特需等渠道,引進各類“高精尖缺”人才。通過優化政策環境,為人才松綁,打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創業的軟環境。在育才上注重提升素質,設立中原院士基金,對高層次人才進行特殊支持;在用才上拓寬渠道領域,選派博士服務團成員、科技特派員等到基層一線服務鍛煉,人才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效果不斷顯現。
目前,在河南工作的兩院院士達到284人,全省工程院外籍院士實現零的突破;四次開展全省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300余家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達成合作項目959項。
吸引人才留下,2017年河南省印發了《河南省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支持辦法》,分3個層次開展高層次人才認定,對經認定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給予獎勵補貼、稅收優惠,并在醫療社保、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時,大力實施“名校英才入豫”計劃,以更加開放、更加優厚的政策引進國內外知名院校的畢業生來河南工作,并從生活補貼、住房、社會保障、遷移落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為期兩天的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于10月28日結束。河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以堅持引進“高精尖”人才與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相結合、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智相結合、引進人才與引進項目相結合、集中引才與長效聚才相結合,廣邀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團隊、知名企業高管及高校、科研院所負責人等參會,旨在集聚一批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團隊),為實施“三區一群”國家戰略、推動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