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5 作者:佚名 來源:遵義日報
貴州省湄潭縣永興鎮茅壩片區,金黃的稻田里,成熟的谷穗壓彎了腰,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農戶忙著裝袋打包,一片豐收景象。
“今年,我租了近20畝田種優質水稻,按每公斤6元算,預計毛收入至少有6萬余元。”永興鎮分水村村民楊顯章笑著告訴筆者。2014年,楊顯章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在聯村黨委的帶動下,種水稻養雞鴨,他家不僅脫了貧,還修建了一棟兩層樓的新房。
2017年5月,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按照“村務共商、規劃共謀、資源共統、產業共建、矛盾共調、效益共享”的理念,永興鎮茅壩村、坪江村、界溪村、分水村4個行政村,27個村民組聯合成立了永興鎮茅壩片區,隨即聯村黨委成立。片區共有人口3890戶14553人,村級黨支部4個,企業聯合黨總支1個,黨員204名,永興鎮黨委副書記王大海兼任聯村黨委書記。
茅壩片區自來就有“貢米之鄉”的美譽。隨著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優質米知名度、美譽度不斷上升,大米加工企業紛紛入駐。
“之前,受土地資源限制,搶資源、抬市價、亂收購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企業在幾個村都有基地,有的企業剛與村民簽好租賃合同,又被別的企業高價將基地奪走,造成惡性競爭、市場混亂,不利于產業長遠發展。”王大海表示。
聯村黨委成立后,召集了轄區內的米企、村支部、村民代表,協商出了合理的價格增長機制,對轄區內優質稻基地進行重新劃分,保證每個企業的基地都相對集中連片,方便企業對基地的管理,保障了企業和群眾利益。
“我和妻子都在片區內的大米加工企業務工,我干機修,妻子是出納,我們的年收入有10萬元左右;父母在家又種了20畝優質稻,每年可收入6萬多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茅壩村村民夏下告訴筆者。
近年來,茅壩片區大力發展優質稻產業,帶動284戶貧困戶脫貧,片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15000元。
目前,聯村黨委發揮核心引領作用,轄區4個村和7家米企形成抱團之勢,共謀優質稻產業發展之路。
相關標簽:湄潭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