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2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金秋十月,我國“馬鈴薯之鄉”——甘肅省定西市千萬余畝馬鈴薯喜獲豐收。伴隨著收獲,當地農民通過馬鈴薯種植、加工、制作成品和銷售等日趨成熟的產業鏈條,“靠薯吃薯”開啟了新生活。
在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玉泉山莊,記者看到,粉條、餅干、攪團、炒粉等以馬鈴薯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系列琳瑯滿目,布滿柜臺貨架,讓人眼花繚亂。
今年45歲的范小霞是安定區的一名農民。在山莊一處馬鈴薯加工柜臺,她正在嫻熟地用木槌砸著剛剛收獲的馬鈴薯,直至砸成粉狀,再添加配比得當的調料,做成當地的特色小吃攪團,賣給前來觀光旅游的顧客品嘗。
“我們這兒的人都是從小吃洋芋(馬鈴薯)長大的,現在靠這個‘寶貝疙瘩’更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范小霞笑語。
自今年春季玉泉山莊建成以來,范小霞就開始在這里從事馬鈴薯加工、配制攪團、服務顧客等系列工作,每個月保底3500元的工資讓她的生活逐步改善。
“以前我在鄉下的木工作坊做工,很累不說,收入也不多!狈缎∠颊f,來到此處打工后,憑著自己的手藝和勤快,每天至少能加工和賣出50多碗攪團,人多時會銷售過百。“賣得多就掙得多,月收入也有超過5000塊錢的時候。”
作為當地政府異地扶貧搬遷產業園項目,以玉泉山莊為代表的田園綜合體目前已吸收、接納數百名當地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或創業。像范小霞一樣,越來越多的定西農民以馬鈴薯為依托,在當地加工企業或田園綜合體謀求發展。隨著馬鈴薯產業發展及鄉村旅游的興起,他們逐漸告別貧困。
“等我攢夠了本錢,自己要開一家馬鈴薯攪團店,自己給自己當老板!狈缎∠紳M懷憧憬。
地處我國西部黃土高原腹地的定西市山大溝深,十年九旱,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經過多年發展,定西已成為中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2017年,當地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83萬畝,總產量達1300萬噸,定西農民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人均純收入近1600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2%,馬鈴薯產業已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和脫貧產業。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