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精品-av日韩高清-av秋霞-av片在线免费看-欧美视频一区二区-欧美视频一区

84農業網

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魚|養雞|養蛇|養鵝|養鴨|養龜|養蝦|養蟹|養鹿|養蠶|黃粉蟲

行業: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驢|養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新聞

遼寧沈陽市以“三區”劃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紀實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精準聚力謀振興

——遼寧沈陽市以“三區”劃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紀實

本報記者于險峰 張仁軍

國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考察并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他強調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關乎國家發展大局。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東北振興,沈陽先行。沈陽是我國最重要的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也是農業大市。在東北振興與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沈陽農業道路該怎么走?

今年1月,新一屆沈陽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400萬畝糧食、蔬菜、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以農業生產核心區為抓手,加速農業結構調整、產業融合、綠色發展,助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實現農業整體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提升。

沈陽市副市長陳弘表示,為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打造優勢農產品核心區,實行精準化管理,沈陽以土壤類型、水肥條件等資源稟賦和承載力為基準,本著適地適種、分區施策的原則,建設糧食、蔬菜、特色作物三大生產核心區。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發展設施農業、蔬菜、花生、雜糧等高效產業。

為此,沈陽市政府又配套出臺了《沈陽市推進種植業生產核心區發展三年實施方案(2018-2020年)》,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在農業科技示范推廣、糧食作物綠色優質高效示范園、高標準溫室和冷棚小區、特色作物示范園、休閑農業園、鄉村田園綜合體及農業電商平臺方面,在農產品加工項目固投、園區基建及冷鏈物流方面,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項目建設、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方面,加大扶持、精準施策。

“三區”目標:現代農業樣板區

——到2020年,建成生產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的糧食、蔬菜、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區、樣板區、示范區

康平縣東升鄉勝官屯村是一個傳統種植玉米較多的村子,今年天氣較旱,玉米收成受到影響。“今年幸虧種了500畝谷子和500畝高粱。谷子是市農委農業科技引領示范項目,我們這處于特色作物核心區,種子、化肥通過物化補貼不花錢,一畝地還給我們補120元。高粱是與酒廠簽的專用酒高粱訂單,玉米地整好了1000斤左右,一畝地高粱頂兩畝地玉米的效益。”勝官屯村黨支部書記張支良告訴記者。

康平縣縣長王志剛介紹說,康平耕地多半以丘陵崗地為主,土壤結構也以沙壤土居多,非常適合谷子種植。2018年,全縣谷子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畝產300公斤左右。規劃到2020年,全縣谷子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谷子單產達到500公斤,實現年產值1.25億元。

沈陽市種植業生產核心區由糧食生產核心區、蔬菜生產核心區、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三部分組成,共涉及94個鄉鎮(街道)。

“三區”劃定遵循怎樣的標準?“三區”劃定區域分別要有糧食、蔬菜、特色作物種植習慣,近三年種植面積基本穩定。

糧食生產核心區要求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土地平整,坡度在15°以下,相對集中連片,農田灌排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優先選擇已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將新民、遼中、法庫、康平等產糧大縣作為劃定的重點區域。

蔬菜生產核心區要求具有一定的設施和露地蔬菜種植規模及市場影響力,將適宜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地區劃定為蔬菜生產核心區。

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要求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優先將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區劃定為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

在“三區”劃定后,根據作物生產所需的適宜條件,在糧食生產核心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項目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升耕地質量,用最優質的耕地和最小的面積,保糧食產能,做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實現“藏糧于地”。

沈陽市農經委主任朱文波介紹:“以前政府的補貼政策是普惠制,支農政策沒有形成拳頭。劃定‘三區’后對沈陽產業分布作了重點規劃,探索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創新資金管理機制,以優勢區域和優勢產業為重點,使農業政策更精準。”

 糧食核心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到2020年,高標準農田面積穩步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全面普及中高端型、全產業鏈的大型優質農業裝備,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水稻機插率達90%以上,玉米機收率達80%以上

金秋時節,沈北新區石佛寺街道房申社區的稻田一片金黃。正在稻田里勞作的孟祥玉告訴記者:“我家的11.5畝地都流轉給七星米業公司了,一畝地一年800元,我在公司打工管理稻田,稻田里養的河蟹歸我,一畝地河蟹賣個五六百元不費勁兒。”

沈陽遼北七星米業公司總經理洪蘊來向記者介紹:“稻田養蟹,水稻的品質提高了。水稻一畝能收1000斤-1100斤,普通大米3元一斤,蟹田大米一斤能賣6元甚至10多元錢。周邊老百姓都跟著我干,帶動了4000多戶。”

而來到沈北新區“稻夢空間”時,對水稻更要重新認識了。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稻夢空間”每天游客爆棚。“稻夢空間”是由沈陽錫伯龍地創意農業產業有限公司打造的以稻田畫為主的休閑農業旅游景點。

種水稻能掙錢,讓人看看水稻也能掙錢。錫伯龍地創意農業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愛軍告訴記者:“從6月到10月中旬,游客在節假日一天就能達到上萬人,今年預計有2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達600萬元。‘稻夢空間’形成品牌也讓大米增值,一斤賣到6元以上,一畝稻田的綜合產出效益能達1萬元。”

沈北新區是農業農村部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區,也是沈陽市劃定的糧食核心區。針對沈北新區水稻生產中品種繁多、化肥用量過大、農機農藝不協調等問題,開展品種收集篩選、全程機械化、減少水肥藥投入、高質高效技術試驗和聯合攻關,積極發展區域特色產品,增加優質綠色水稻供給。

沈陽市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包括水稻生產核心區和玉米生產核心區。其中水稻核心區共31個鄉鎮,主要集中在沈北新區、于洪區、新民市和遼中區的遼河和蒲河流域的28個鄉鎮,次區域位于蘇家屯區西部渾河灌渠的3個街道。該區域水系密集,灌溉條件好,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區,具有清水大米、遼中大米和紅菱大米等地理標志產品。

在糧食生產核心區內,建設25個萬畝糧食作物綠色優質高效示范區,每個補助20萬元。對在種植業生產核心區的村集體經濟組織,當年投入達到200萬元規模,新建糧倉、曬場、冷藏庫等基礎設施或購置農產品粗加工等設施、設備,給予以獎代補資金30萬元。

蔬菜核心區:建設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

——以提高優質蔬菜生產能力和加工轉化率為主線,建設高標準設施和露地蔬菜生產基地,引進大型蔬菜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蔬菜品牌。到2020年,建設30萬畝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蔬菜初加工率達到30%

過去一到冬季,沈陽城市居民的當家菜土豆大白菜,多半來自新民市大民屯鎮。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如今在冬季這里也能吃到新鮮蔬菜。

張淑清是大民屯新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合作社組織成員統一購進品種、化肥,統一進行技術管理和銷售。他們主要種的露地菜,上茬種馬鈴薯、甘藍、茄子等,下茬種白菜、蘿卜、大蔥,“今年白菜價格好產量也高,一畝地能出1.5萬斤,除掉土地租金與成本,加上上茬收入,一畝地純利潤在1500元左右。”張淑清說。

大民屯鎮副鎮長鮑宏剛向記者介紹,全鎮10.8萬畝耕地,其中有露地菜4.5萬畝、設施農業4萬畝。在蔬菜生產核心區,發展高標準日光溫室,在西甜瓜、草莓、葡萄等特色作物核心區內發展鋼筋骨架冷棚,逐步淘汰竹木結構冷棚。

法庫縣孟家鎮東崗子村的新亞聯果蔬種植家庭農場現在生產的全是有機蔬菜,有24棟蔬菜大棚,不用化肥全用酵素,蔬菜安全健康有營養。新亞聯的生產理念得到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的肯定,盒馬鮮生即將入駐沈陽,新亞聯已經與它簽訂了供貨合同,供應胡蘿卜、地瓜、土豆、圓蔥等4個品種。

法庫縣農經局局長沈純剛說:“惠農政策向核心區聚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沈陽周邊有1000余萬居民,法庫離沈陽這么近,應發展都市農業,利用大數據看市民喜歡什么品種就種什么菜,將設施農業升級,市民來了可以采、可以吃、可以玩。”

沈陽市將持續推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建設,加大設施小區新建改造力度,到2020年,設施蔬菜產量占蔬菜總產量40%。今年在蔬菜生產核心區、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內,對新建、改造10畝以上高標準溫室小區,分別給予12萬元、10萬元補助。對新建連片10畝以上高標準冷棚小區,每個補助4.8萬元。

  特色作物核心區:提升特色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

——重點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升品牌價值,建立電商網絡平臺,引進龍頭企業,建立完整產業鏈條

沈陽市蘇家屯區永樂街道有兩個拳頭產品,一個是葡萄,一個是西芹。互助村是馳名全國的“溫室葡萄第一村”,目前,互助村設施葡萄種植戶達394戶,占農戶總數的74.3%。全村共有溫室葡萄1948棟,占地3896畝,戶均3.7棟。2017年該村農業總產值5826萬元,其中設施葡萄產值389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7%,僅設施葡萄產業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629元。

為解決葡萄集中上市后賣價低的難題,互助村集體領辦合作社,準備做葡萄深加工。互助村黨支部書記趙文璽向記者介紹:“我們要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引進新的品種,對老棚進行改造。延長葡萄產業鏈,加工成葡萄干、飲料、罐頭等一系列產品,生產設備已經訂好,很快就能投入生產。”

遼中區城郊街道雙山子村的金洪濤今年70多歲了,家里有一個25畝的寒富蘋果園,兒子在沈陽做買賣不能回來,自己不能侍弄了,也舍不得丟掉。恰好遼中區龍灣寒富蘋果專業合作社為他提供了果園托管服務,這樣他不用干活,一畝地通過與合作社對半分紅也能得到2000多元的收入,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龍灣寒富蘋果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完善的從育苗、種植管理到摘果、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合作社目前擁有打藥、除草、施肥、剪枝等專業隊伍,這些隊伍全部實行機械化操作,以除草為例,一個人一天就能除草100畝地。如今合作社種植面積超過了1萬畝,每年可為果農增加2000萬元收入。

寒富蘋果是沈陽農業大學選育出的抗寒、豐產、優良蘋果品種,是沈陽市地產自主品牌,擁有遼中寒富和康平寒富兩個地理標志產品。2015年,市政府常務會議上通過《沈陽市寒富蘋果產業發展三年規劃(2016-2018年)》,3年投入3億元資金,發展寒富蘋果。目前,全市寒富蘋果總面積達到46.2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8.5萬畝,進入盛果期面積10萬畝,產量24.2萬噸,總產值6.8億元。

沈陽市農經委種植業處處長王宏業介紹,特色作物生產核心區共有38個鄉鎮,目前有永樂葡萄、東陵紅樹莓、遼中寒富蘋果、遼中葡萄、遼中玫瑰、康平地瓜、五龍山葡萄、梁山西瓜、柳河溝甜瓜等獲批地理標志產品。

沈陽將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稟賦、加強技術支撐,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到2020年,全市十大特色作物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培育1-2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知名主導產業,特色主導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帶動全市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達到80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閱讀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影白洁少妇完整版| 花飞满城春 电影| 金珠主演电影韩剧| 在线理论视频| 真实游戏电影无删减完整版| 大胆艺术| 侯怡君| 女公安毛片免费观看| 贾冰又出新的喜剧电影| 在床上在线观看|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hellokitty壁纸| 曲丹个人资料简介| 盲道电影| 真濑树里| 视频污网站| 男骑女| 天使之恋电影| 《高校教师》日本电影| 卢昱晓主演的电视剧| 樱井步| 挨饿游戏| 经典常谈阅读笔记| 普罗米修斯 电影| 附身美女| 2024厨房橱柜最新款图片视频|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其七| 爱自由| 如懿传 豆瓣| 越活越来劲 电视剧| 谍变1939全部演员表| 一句话让男人主动联系你| 末代皇帝陈道明| 脸庞村庄| 南来北往剧情分集介绍| 博人传青年篇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绝对权力全集免费观看| 江南好简谱| 周杰伦雨下一整晚歌词| 电影《在云端》| 快乐学习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