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扶貧網
2018年8月,在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印臺街道崖堯村,一場特殊的表彰大會正在村文化廣場上進行。當天,印臺街道43戶貧困戶領取了區、鎮(街道)、村“一強四好”示范戶標牌。“去年我在政府的扶持下靠著養牛脫了貧,今年又被評為區級示范戶,還給我發了500元的獎勵積分,可以在 ‘愛心超市’換取等額生活物品,這讓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崖堯村41歲的脫貧戶張牛看著手中“一強四好”示范戶標牌自豪地說。
2018年5月以來,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評選表彰脫貧攻堅“一強四好”(內生動力強、增收效果好、家居環境好、品德家風好、示范帶動好)示范戶活動。一時間,爭脫貧、當示范、樹典型在全區貧困群眾心田生根發芽,全區上下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精神面貌顯著提升。
以評促比
銅川市印臺區地處陜西省中部關中平原與陜北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全國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郭秀明的家鄉,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全區共有貧困村41個,建檔立卡戶3982戶11955人,貧困發生率13.6%,有金鎖西片和銅罕沿線兩個貧困片區。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印臺區始終堅持“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把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作為脫貧攻堅的第一要務,通過政策宣傳、典型引導、技能培訓等方式“扶志”加“扶智”、“輸血”加“造血”,積極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提升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今年,在深化實施“擔當使命,踐行承諾”脫貧攻堅“五強行動”的基礎上,印臺區充分發揮榜樣力量,把典型示范、榜樣帶動作為引導群眾“自主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脫貧攻堅“一強四好”示范戶評選表彰活動。
評選活動立足于鞏固扶貧成果和扶貧先扶志,改變個別貧困戶“等靠要”等依賴思想,樹立勤勞致富理念、探索自我發展模式、養成健康衛生習慣、弘揚社會新風正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確保全區貧困戶到2020年穩定脫貧、永久脫貧。評選標準由對象范圍、名額分配、評選主體、工作流程、獎勵措施、動態管理6項組成,以戶為單位,以全區398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基數,面向印臺區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包括已經脫貧的貧困戶,分區、鎮、村三個層面,按照“逐級評選、三級聯評”原則,通過自愿申報或組織提名、入戶調查、公開評議、討論研究、確定名單、張榜公示、表彰授牌7項環節進行評選。通過評選,讓村村都有脫貧致富典型,讓廣大貧困群眾學有榜樣、奔有目標。
以獎促干
“當上‘一強四好’示范戶,政府給咱披紅戴花,敲鑼打鼓上門授牌,還給發獎金卡,真是既光榮又實惠。接下來,我們夫妻倆更要好好干,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談起被評為脫貧攻堅“一強四好”示范戶,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孫家砭村一組村民孫志明非常興奮。
孫志明家有4口人,女兒在西安上大學,兒子在鎮上上小學,屬因學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一家人靠夫妻倆打短工維持生活,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2016年10月,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孫志明借助政府的扶貧小額貸款開起了農家樂。經過兩年的經營,孫志明的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紅火 ,生活也越過越有起色。看著孫志明一家脫了貧,日子過好了,還當起了典型,同村的許多貧困戶都坐不住了。他們也準備把自家房子裝修下,開辦農家樂,用雙手和勞動擺脫貧困,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自銅川市印臺區開展脫貧攻堅“一強四好”評選活動以來,全區共有3982戶貧困戶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區級層面評選表彰了全區最具代表性的孫志明等40戶“一強四好”示范戶,鎮級評選出183戶,村級評選出374戶。對獲得區鎮村三級脫貧攻堅“一強四好”示范戶榮譽的進行集中上門授牌,并設置光榮榜或宣傳欄進行展示。同時,根據獲獎層級,對區、鎮、村各級示范戶分別獎勵價值500元、300元、100元的獎金卡,獲獎戶可持卡在全區各愛心超市換取等額生活物品。
通過實物獎勵、授牌掛牌、張榜公告、評選表彰,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榮譽感和上進心,激勵他們自強不息主動作為,不因貧困而氣餒、不因自卑而退縮、不因幫扶而依賴,消除依賴性強、“等靠要”思想嚴重的現象,助推他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鼓足干勁、勇當先鋒,以勤勞肯干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以點帶面
“以前我的日子過得不好,臉上都覺得沒光,多虧了區上、鎮上領導和幫扶干部的幫助,我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沒想到,區上對我進行表彰,區領導還親自給我頒獎牌,這讓我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我一定要早日脫貧、早點致富。”在“一強四好”示范戶表彰大會上,羅賢文這個不善言辭的莊稼漢,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著內心對政府的感激。
今年45歲的羅賢文是印臺區紅土鎮北神溝村一組的貧困戶,家里有4口人。2007年,正值壯年的羅賢文感覺左手無力,渾身僵硬麻木,筷子都拿不穩。經檢查,羅賢文被確診為肌肉萎縮癥。突如其來的病癥,讓原本平靜祥和的家庭一下蒙上了陰影,一家4口的頂梁柱倒了,生活陷入了窘境。
地里的農活誰干?家里兩個幼小的孩子怎么辦?羅賢文想到自己的病癥,家庭的窘迫,總是默默地躺在炕上抹眼淚,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我這病算疑難雜癥,每次都要去西安治療,一次醫藥費就4000多元,6年時間花了13萬元,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3萬元的外債。”
2015年,羅賢文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干部和幫扶干部的指導和幫助下,他開始發展種植產業、參股并享受入股分紅。現在他不僅還清了3萬元的債務,還通過競聘當上了區里的果業技術員,家里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人也被村民們推選為北神溝村一組組長。
為破解困難群眾“精神貧困”難題,銅川市印臺區以“ ‘一強四好’評選表彰活動”為契機,利用各種宣傳陣地,放大“一強四好”的頭雁效應,在區、鎮、村各級以橫幅、墻體等載體印刷“一強四好”宣傳標語,營造因懶致貧可恥、勤勞致富光榮的濃厚氛圍;深入到貧困村、困難群眾中,以小品、相聲、故事、詩歌朗誦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形式,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和示范戶脫貧故事宣講,激發貧困戶“我能脫貧”的自信;利用全區網、報、臺等自媒體平臺,創辦“一強四好”專欄,講述群眾身邊的脫貧故事,進一步營造艱苦奮斗、矢志脫貧的濃厚氛圍,凝聚脫貧攻堅向心力。
一時間,一批批“一強四好”示范戶成為全區勵志脫貧的典型代表, 群眾之間互相比較,不斷尋找自身差距,全區貧困戶的思想和行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動向幫扶干部問點子的多了,伸手要救濟的少了;主動要求進步的多了,有“等靠要”想法的少了;主動參加村上集體活動的多了,閑在家里的少了……
如今,隨著“一強四好”活動的深入開展,“你追我趕奔康忙”的氛圍在全區日益濃厚。而印臺區全區上下也正在圍繞2020年小康目標,用表彰“一強四好”激發貧困群眾強大動力,攻堅克難再發力,在“潤物細無聲”中展開了一幅“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的美好鄉土畫卷。
相關標簽:銅川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