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7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9月27日電(記者邱冰清)帶著村民養羊、魚、火雞,同時提供飼料、技術、養殖培訓、銷售等配套服務,“85后”魯曼創立的江蘇天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吸收周邊350余戶農戶加入,客戶遍布一線沿海城市,這是魯曼以前怎么也不敢想的。
2009年大學畢業的魯曼被徐工集團錄用,一次陪丈夫廖正軍回鄉過年的經歷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兩人看準機會辭去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廖正軍的家鄉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嘗試養殖火雞。
“起初還真沒抱著什么創業的想法。”魯曼告訴記者,廖正軍一直邀她回農村看看,當她看到農村的好空氣和豐富的資源,覺得在農村養雞、種菜也可以把日子過得很美好。腦子一“熱”就辭了職,到農村養火雞。
創業初期,魯曼和廖正軍欠下100萬元的外債,“逼”著兩人要闖出一條路來。火雞銷路不廣,他們就拉著幾百斤的火雞挨個酒店去推銷;火雞個頭太大不好零售,他們就去學習豬牛羊等如何屠宰,按部位分割……
由于火雞市場的波動性,火雞價格時高時低。魯曼開始尋求合作,找農戶一起養火雞,共同面對市場風險——先后成立了江蘇天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常年在外跑產品銷售,疏于管理,魯曼1年內遭遇6次團隊成員離職,這讓她痛定思痛開始學習管理。恰逢鹽城市科技局組織當地創業者到北京參觀學習,當時的3W咖啡空間給魯曼留下了深刻印象。
“城里人在一起喝咖啡創業,農村人為什么就不能搬個小凳子坐在田頭,把想創業、正在創業的人集聚在一起,大家抱團取暖呢?”這一年,她成立鄉旮旯眾創空間,先后引領各地3740人次高校畢業生、回鄉人員、留守婦女等人員進入創業團隊。
“創業雖然不容易,但可以歷練一個人快速成長,將其潛力最大化釋放出來。”魯曼說。
經過多年探索,魯曼的公司形成了“線下生態循環種養,線上電子商務銷售”的經營模式,“天和生態農業網”也擴展成“鄉旮旯商城”。如今,在他們的帶領下,全國有4700余戶農戶與合作社開展合作,每戶年均收入增長8000元。
“當前國家對創業者的支持越來越多、政策越來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是彰顯農業農村發展的美好前景。”魯曼說,要讓更多的人才愿意回鄉就業、返鄉創業,關鍵在于農村的產業發展。
下一步,魯曼計劃打造火雞的全產業鏈。她認為有了火雞的全產業鏈后,創客們可以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共享客戶、資金、平臺、創業導師等資源,并帶動更多青年農民,為振興鄉村謀劃出力。(完)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