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5 作者:佚名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4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今年5月,有關虹鱒是否屬于三文魚、生吃是否安全的問題一度引發爭議。隨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13家相關企業推出《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將淡水養殖的虹鱒正式歸入三文魚,再次引發消費者質疑。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農業農村部、國家標準委等多個部門正醞釀在本月底前專門對這一標準進行討論與論證。
與普通國標和行業標準不同,這次《生食三文魚》標準采用的是相對少見的團體標準形式,主要是由行業協會與企業參與制定,并非在全行業內強制執行。標準中將淡水養殖的虹鱒正式歸入三文魚的相關內容引起爭議,上海市消保委曾就此舉行消費聽證會,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在聽證會上表示,不贊同把虹鱒魚列入三文魚:
陳舜勝:端出一盤魚,我怎么知道這是粉鮭還是虹鱒?我沒辦法知道,老百姓也沒辦法看到標注。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理事鄭維中表示,三文魚只是約定俗成的名稱,沒有誰能認定俗名對與錯:
鄭維中:包括大西洋鮭、虹鱒、粉鮭和其他鮭鱒類,都有人用三文魚的名稱賣,我們所指的三文魚是將來有可能以三文魚名字銷售的魚種,必須標注種名、產地,使消費者明白買的魚來自哪里。
自標準發布以來,虹鱒類三文魚已經悄然寫入一些餐廳的菜單,但有媒體調查發現,無論在實體店還是網上,三文魚和虹鱒的銷量都不樂觀,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目前虹鱒的整體銷量確實有所下降。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指出,團體標準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制定過程中應聽取消費者意見,接受消費者監督:
邱寶昌:標準怎么制定,是不是有行業協會就能制定?應該廣泛征求行業組織、企業、用戶的意見。標準之爭是利益之爭,如果制定標準不實事求是,或者為了企業或者行業利益拿消費者權益做賭注,消費者理所當然“用腳投票”。
這份團體標準原定9月15日前后正式實施,但有媒體報道指出,由于標準引發較大爭議,農業農村部漁業局、國家標準委、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有關各方,預計近期將專門就此事進行重新討論與論證。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表示,目前未收到有關重新論證的確切消息,團體標準正在逐步推行中:
崔和:怎么論證、什么時間論證都沒有消息。有的企業已經開始準備按標準包裝了。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