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2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松江“新浜山歌”嘹亮,崇明“多彩水稻”疊韻
浦江兩岸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上海序曲悠揚響起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胡立剛
21日下午,地處上海西邊的松江區在嘹亮的“新浜山歌”中開啟了首屆松江農民豐收節,無獨有偶的是,東邊的崇明區橫沙島上,依托上海最大的水稻畫,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多彩水稻節同時拉開帷幕,西邊嘹亮的歌聲和東邊疊韻的水稻畫相映成趣,秋色漸濃的浦江兩岸,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上海序曲悠揚響起。
首屆松江農民豐收節源自松江區慶豐收開鐮儀式,開鐮儀式傳承了松江四千多年的稻米文化,由松江區活力四射的農民專業合作聯社主辦,因此又植入了松江以家庭農場為主的新時代稻米文化基因。為了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松江區把開鐮儀式更名為松江農民豐收節,稻米文化顯然是松江農民豐收節的核心要素。反觀崇明區的多彩水稻節,單從節慶名字山看,水稻文化的內涵不言而喻。一西一東兩個節慶活動不約而同主打稻米文化牌,將演繹出怎樣快樂的農民豐收喜慶呢?
上海繞城高速泖港出口距離著名楹聯社、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泖港鎮黃橋村村委會不到4公里,接近村委會時,寫著“農民的節日 幸福的日子”的彩旗在秋意中舞動,林蔭大道兩旁,“松江區慶豐收開鐮儀式入選全國100個鄉村文化活動”等橫幅奪人眼目。
大氣的舞臺兩邊,是松江稻草扎出來的稻草垛、稻草人,樸實生動。記者發現,離活動開幕還有半個小時,留給松江區各個鎮百位家庭農場主的座位幾乎無人入座,黃橋村的村民就把會場圍了起來,有的村民眼看活動室的椅子、凳子不夠,干脆帶著自家的椅子凳子來到會場,村委會前的廣場和小草坪上歡聲笑語不斷。
記者一邊觀察著會場一邊尋找合適的拍照位置,走到哪里都能聽到精彩的對話。一位耄耋老人嘖著嘴,操著本地話繪聲繪色地說著:“松江大米從宋朝起就是貢米,解放初,城東公社長溇大隊的陳永康首創全國單季晚稻畝產716.5公斤,后來又培育了‘老來青’,又軟又糯,冷飯也不硬。”
“可不,老來青煮飯,不用菜肴下飯。”邊上花甲之年老農應和著,“現在時興松早香了,軟糯不退化,米飯更香了,國慶節前就上市,米價又高,怪不得年輕人都回村做起家庭農場主了。”
老老少少的村民聽到這里,發出陣陣會心的歡笑。
松江是家庭農場的發源地,截至去年末,全區家庭農場已發展至921戶,經營總面積13.92萬畝,占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的95%,機農一體和種養結合型模式全國聞名,去年戶均凈收入達11萬元。為了讓農民過上體面有尊嚴的日子,振興鄉村,松江區努力打造“松江大米”品牌,2014年成為上海唯一的稻米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6年獲得上海地產優質稻米評比金獎,2017年獲得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對于家庭農場主們來說,還有什么比一年一度的慶豐收開鐮儀式更開心更驕傲的?
記者觀察到,由松江區農委、泖港鎮政府、區新聞辦聯合主辦的首屆豐收節延續了前兩年慶豐收開鐮儀式的定位,新型職業農民是主角,村民開心捧場,因此,本屆豐收節山,上海非遺項目新浜山歌、花籃馬燈舞等歌舞表演之后,五位家庭農場主先后登臺詩歌朗誦,把活動推向一個高潮。
“不事稼穡何來食,不務勤織哪有衣。”
“記否,記否,首屆豐收節詩歌唱酬,生活本就是詩的淵藪,斷岸百里有翩躚鷺鷗……”
“好時光,雨順風朗,猶是家鄉。”
“秋天多好啊,母親的莊稼結滿糧食。”
……
莊稼漢、女農場主朗誦的每一句樸實無華的詩句,無不引來歡聲笑語一片,有的甚至笑的抹眼淚捶腰背。
黃橋村一片歡騰,遠在120公里開外的橫沙鄉豐樂村又是另外一幅節日氣象。由崇明區農業委員會、崇明區旅游局、橫沙鄉人民政府主辦的多彩水稻節,吸引了橫沙各村農業負責人、合作社代表、農民代表及30多組親子家庭共150余人參與。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解到,橫沙農民以大地為“布”水稻為“色”,繪就了全上海最大的水稻畫“魚的記憶”,收割出全上海最大的“水稻迷宮”。參加活動的人們或登高遠眺水稻畫,或徜徉田間親吻帶有泥土清香的多彩新谷,或穿梭在巨型水稻迷宮內體驗年豐時稔,不亦樂乎。
在農事體驗區,游客們參與割稻、摜稻(脫粒)、軋米(碾米)、包裝等農事活動,享受勞動的快樂,體味“粒粒皆辛苦”的農人生活。在創意涂鴉區,游客們利用果蔬隨意涂鴉,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涂鴉作品。在手工體驗區,游客們利用稻草、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制作稻草人、編制鳥窩等,體會農民的生活智慧。在橫沙糕、米白酒制作區,游客們碾米粉、蒸米糕、拌酵母、釀米酒。……
不難看出,松江的豐收節,志在以節慶活動提升“松江大米”品牌影響力,為品牌植入文化內涵,從而促進稻米產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而崇明的多彩水稻節則圍繞生態島定位,用新技術新創意打造植物景觀,用農事體驗、鄉村休閑吸引游客,助力農民增收,振興海島。
記者觀察到,因為定位的不同,松江和崇明在節慶收官方式上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創意。松江的豐收節以馬達轟鳴開鐮收割和評出2018松早香1號的金獎、銀獎、銅獎完美收官,而崇明的多彩水稻節持續到傍晚,游客們在月季花海環繞的農家餐廳里享受鄉野晚餐,晚飯過后,又在多彩的水稻田里,見證一場親子篝火晚會。而這樣的活動,將持續到11月份。
一西一東的農民豐收節以各自的特色為上海歡慶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彈起了序曲,相信到23日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那天,上海的農村將迎來各自的歡騰,上海的村民們將無一例外地陶醉在幸福歡快的節日里。
相關標簽:上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