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8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龍額亞罕:“兩果”拓寬致富路 鉤藤油茶促增收
金秋時節,百果飄香。眼下正是百香果成熟的季節,9月12日,筆者來到貴州省黎平縣龍額鎮亞罕村的百香果種植基地采訪,只見一片片綠油油的百香果蔓藤爬滿棚架,一個個成熟碧綠透紫的百香果掛滿枝頭,當地苗族村民正忙著采摘百香果上市銷售。
“這果子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苗族村民楊光園把剛采摘的百香果讓筆者品嘗。切開果皮后,一股酸甜的清香飄溢出來,黃色的果漿非常誘人。
楊光園告訴筆者,她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收入也不是很高,有了小孩后,也不打算再出去務工。在合作社的帶動下,今年,她家試種了1畝多的百香果。
“在家帶孩子,順便種點百香果,花的時間也不是很多,收入還可以補貼家用。”楊光園對種植百香果非常認可。
據了解,百香果學名為:Passiflora edulis Sims,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的草質藤本植物。果可生食或作蔬菜、飼料,入藥具有興奮、強壯之效。果瓤多汁液,加入重碳酸鈣和糖,可制成芳香可口的飲料,還可用來添加在其他飲料中以提高飲料的品質。在我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百香果有“果汁之王”“搖錢樹”等美稱。
百香果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當年種,當年掛果,是群眾比較青睞的短平快致富增收產業。
“今年我家種了5畝百香果,它的管理比較簡單,不像羅漢果那么麻煩,羅漢果要人工授粉,費時費事。”村民龍文貴告訴筆者,他除了種植百香果外,還種植20畝羅漢果,是村里種植羅漢果的大戶,也是村里羅漢果專業合作社理事。
龍文貴之前在廣西跟人合伙做了三年苗木生意,學到苗木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術,算得上是半個農業土專家。2016年,他從廣西引進羅漢果進行試種,開始只有8家參與種植,到去年發展到50戶,今年達到65戶,總面積達250畝。
“去年我種了20畝羅漢果,有8萬多塊錢收入,銷路一點都不愁,除了公司回收外,我們還通過電商等方式進行銷售,賣得都比較好。”龍文貴說。
羅漢果算得上亞罕村成功的扶貧產業。為了拓寬群眾的致富渠道,讓村里的產業豐富起來,曾經當過兵的村支部書記楊全昌并沒有滿足,于2017年到廣西等地進行考察,發現百香果也非常適合在當地種植,且發展前景比較可觀。當年,他便動員和帶領村民一起種植了150畝百香果,自己示范種40畝,并成立了百香果農民專業合作社,把村里的19戶貧困戶納入進來。
去年,由于百香果種得比較遲,錯過了最佳種植季節,加之干旱少雨和被霜打,產量不是很高。但楊全昌不氣餒,今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楊全昌帶領村民繼續擴大百香果種植面積,達到200畝,幾乎每家都參與百香果種植。
“今年,我們村的百香果雖然也遭受干旱,但掛果量還是可以,預計今年可收果20萬斤,至少要有七八十萬元產值。”楊全昌信心滿滿地說。
亞罕,這個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按照鎮黨委、鎮政府的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如今,該村呈現出羅漢果、百香果,“兩果”交相輝映的新局面,同時還擁有200多畝鉤藤產業和2000多畝傳統油茶產業,實現了“戶戶有增收產業”的目標,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徑。
相關標簽:黎平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