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7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湖南長沙縣
十里稻花香 千年農業新(秋收一線)
本報記者 侯琳良
湖南長沙縣田間的豐收景象。記者 侯琳良攝
開欄的話
稻子黃了,棉花白了,高粱紅了,果子熟了……從稻谷飄香的南方水鄉到一望無垠的黑土地,廣袤的祖國大地迎來碩果累累的秋收時節,豐收的喜悅,揮灑在人們的汗水中,綻放在人們的笑容里。黨中央重農抓糧政策再一次釋放出巨大生產力,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為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夯實了基礎。
從今天起,本報開始推出“秋收一線”專欄,展示各地秋收的美景和動人篇章,報道農業農村改革的新經驗和新成就,傳遞億萬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9月15日一大早,老陳像往常一樣,把鋤頭綁好,騎上摩托“上班”——去田間察看病蟲災害、水源灌溉等,“馬上就是收割季了,得看緊點兒!
“……311,312,313!”花了兩分鐘,老陳終于把手上一株金黃稻穗的稻谷數清楚,咧嘴大笑,“按這個估摸,一畝產量能有個800公斤!”
今年70歲的陳國強是湖南長沙縣路口鎮明月村農民,種了一輩子田,今年感覺不一樣:今年3月,村里來了一家叫“哲農”的公司,一口氣把村里1000多畝稻田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搞起了規模種植。
老陳搖身一變,成了稻田基地的一名技術管理員。盡管還種田,但老陳能拿3000多元月薪,流轉出去的8畝水田,一年還能得6000多元。
禾苗由矮長高,稻子從綠轉黃,老陳漸漸發現,基地種田和自己過去種田很多不一樣:天空中的“無人機”灑農藥,從根部到禾葉都呈紅色的水稻,城里人居然趕來舉行插秧大賽,還有一撥撥游客來這里體驗種稻文化……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頭,田園列車,種子博物館,手工DIY,瓜果長廊……道路旁豎起的基地規劃效果圖上,展現基地未來的業態更多樣。從過去傳統的水稻種植向新的田園綜合體轉變,折射出近些年包括路口鎮在內的長沙縣北部農業的新發展。
“背靠長株潭城市群,長沙縣農業發展定位于都市休閑觀光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遍L沙縣委書記曾超群說。
“公司的人說用不了多久,這里就能變成圖上那樣!敝钢巹潏D,老陳欣喜地感慨。在他身后,十里金黃遍野。
相關標簽:長沙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