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0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甜橙還沒下苗分紅已進腰包
——四川瀘州市發展甜橙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紀實
朱茂 孔芒 蘇忠國
“甜橙還沒下苗,分紅已進腰包!”8月22日,說起去年分紅一事,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馬蹄鎮蘭花村2組貧困戶陳相昭還記憶深刻,他將自家荒廢多年的80畝荒山和10畝田地入股甜橙種植專業合作社,立即獲得了3萬元的現金分紅。每年僅靠這一項,一家5口人的人均純收入就達到脫貧標準。
入股先分紅只是開始,陳相昭增收的好日子還在后頭。據馬蹄甜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先華介紹,3年后陳相昭家的土地上將迎來甜橙掛果,屆時陳相昭將參與銷售利潤分紅,每年收入可提升至10萬元以上。
瀘州是全國鮮食精品甜橙產區。瀘州市抓住生態和資源優勢,在赤水河流域海拔700米以下適宜種植區域發展甜橙產業,創新產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助推脫貧攻堅。截至2017年底,全市赤水河流域甜橙種植面積近20萬畝,甜橙產業已經成為赤水河流域脫貧攻堅的主引擎。
破解三年掛果之憂
將甜橙打造成為富民產業,迅速廣泛覆蓋貧困人口,得益于一系列利益聯結機制的創新,實現了最大限度讓利于貧困戶。
甜橙下苗后,一般需3年才能掛果,若用土地發展甜橙產業,3年期間如果沒有其他收入,當地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將面臨生存困難,這也成了阻礙赤水河流域人民退耕還林、發展經濟果林的最大困難。
如何打消種植顧慮?在古藺縣馬蹄甜橙專業合作社,農戶入股當年即可參與分紅。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荒山地,在這里也可獲得每畝每年300元的分紅。
“發展甜橙產業之前,荒山地根本無人問津,只有水田才能獲得每畝300元-400元的收入!”古藺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經作組高級農藝師黃杰告訴記者,為廣泛吸引有地農戶參與產業發展,馬蹄甜橙專業合作社按照荒山地、土地、田地三類,分別給予農戶每畝每年300元、600元、800元的分紅。
高價分紅大大提升了農戶參與的積極性。目前,瀘州在赤水河流域甜橙種植已覆蓋古藺縣、敘永縣的15個鄉鎮、93個村,共有58713戶參與甜橙種植,其中貧困戶達2.4萬人。
利益鏈條“織牢”增收網
今年2月,10噸新鮮馬蹄甜橙“登”上飛機“飛”出國門。這是古藺縣首批同時也是今年瀘州市首單出口加拿大的水果。
李先華說,繼去年出口加拿大后,今年已初步和俄羅斯達成協議,將出口250噸水果。
以招引海升集團為契機,敘永縣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先后在赤水鎮、石壩鄉、水潦鄉等貧困地區建設高標準示范園5000余畝,發展訂單農業,實現企業和農戶的雙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敘永縣赤水河沿線鄉鎮的近萬戶農戶普遍建起家庭果園,少的一兩畝,多的幾十畝,畝均收益在1萬元以上!”敘永縣農業局局長邱團書介紹說。
確保精準幫扶,實現扶貧增收,瀘州市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公司+基地+農戶”等合作模式廣泛吸引會員,并根據各類貧困戶的實際,創新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打通了甜橙產業惠農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在古藺縣,陳相昭只是有土地可實現入股增收的貧困戶代表。然而,對于那些沒有土地、甚至是無土地無勞力無資金的貧困戶,又能如何參與產業發展,確保穩定脫貧?
李先華介紹說,貧困戶可將扶貧小額信貸貸款3萬元轉貸給合作社,若3年內貧困戶自行還完貸款,貸予專合社的錢則可轉為入股資金,由此,貧困戶將變身“股東”,參與合作社利潤分紅獲得穩定增收。若貧困戶3年后無法償還,則由合作社負責償還,貧困戶每年可獲得3600元的利息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這類只有少量利息收入、無法確保穩定增收的特困群體,馬蹄甜橙種植專業合作社還有“實招”。
來到馬蹄鎮馬嶺村8組,一片300畝的種植基地專為全鎮33戶脫貧困難戶打造。該片作為扶貧示范基地,由上級扶貧資金投資建設。同時,貧困戶利用向政府借貸的每戶1萬元產業周轉金作為入股基金,投產前,合作社將上級扶貧資金按8%量化給貧困戶,確保貧困戶有部分收入;投產后,貧困戶與合作社將按5∶5比例永久性參與分紅,實現穩定增收。
“按每畝3000斤、每斤3元計算,永久性分紅示范基地可實現產值300萬元,分成后150萬元將平分至33戶脫貧困難戶,每戶可收入4.5萬元!”李先華介紹說。
瀘州市農業局經作站站長黎秋剛說,針對各類貧困戶創新系列利益聯結機制,把務工薪金、土地租金、扶貧基金、分紅股金最大限度地讓利給貧困戶,真正讓貧困戶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和好處。
小水果激發大動力
注重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并重,在通過“甜橙”助推“物質扶貧”的同時,瀘州市還進一步探索,將“甜橙”打造成為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精神食糧”。
怎么做?用“甜橙”激起大家的斗志!跟著李先華進村入戶,號召農戶種甜橙,筆者發現“一畝甜橙養一個大學生”“一棵甜橙樹等于一份養老金”等口號總是被“李支書”掛在嘴邊。對此,李先華解釋說,他就是要讓這些口號成為觀念,深深地扎根在群眾心中。
敘永縣馬嶺村1組村民徐德章,2008年為供兩個兒子上大學一度準備賣掉房產,幸運的是,當年家中兩畝甜橙獲得豐收,從此,兩個兒子一年3萬元的學雜費、生活費一下迎刃而解。
對此,王家寨擁有30畝甜橙的種植大戶李先強也跟筆者算了一筆賬:“靠政府拿養老金,一年900元;種一棵甜橙樹結果300斤,一年至少能確保900元的收入,收成好還可上千元。我家30畝甜橙兩個人就可以管好,種甜橙不苦不累,為啥不能自力更生,為啥還要靠政府?”
更可喜的是,村里人們的精神面貌也都跟著變了。用李先華的話說,以前是“等靠要”,現在是“比趕超”!
據瀘州市農業局局長余茂杰介紹,到2020年,全市赤水河流域甜橙規模將達30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標準化精品鮮食甜橙基地。同時,統一打造國家級知名品牌,做好深加工,實現年產值5.89億元,惠及項目區6萬農戶22萬余人,實現每年戶均新增純收入9817元。
相關標簽:瀘州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