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7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8月27日電(記者施錢貴)“發動群眾種茶園,三年過后還本錢”“要得一家生活過得好,一人一畝茶園不能少”“要吃飯,山下種好良田;要用錢,山上種好茶園”……這些押韻、提氣的順口溜,是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街道核桃壩村開群眾會時群眾編的。
“群眾會是工作的牛鼻子。”村支書陳廷明介紹,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核桃壩村的群眾會一直沒有中斷過。根據工作需要,群眾會形式多樣,有的分組開、有的分寨開,有的在會議室開、有的在院壩開。
群眾會使用“地方話”“口水話”,傾聽群眾訴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商議村里的大小事務,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干事創業,核桃壩村的茶產業快速發展了起來。
如今,有62家企業入駐核桃壩村,全村產業規模達2.24億元,集體經濟100多萬元。從“一人一畝茶園”到現在人均3.5畝,2017年,核桃壩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6000元。
“2015年以前我們村和周邊的村有很大差距,村里人抬不起頭來。”湄江街道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告訴記者,為了發展鄉村旅游,金花村也學習核桃壩村開起了群眾會。
2015年4月,金花村開了第一場群眾會。“從晚上八點開到凌晨兩點,參會村民一個都沒走。”馮燕青說。幾年來,圍繞村居規劃、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等,金花村召開大小群眾會300余場,不僅村容村貌大為改觀,群眾的思想也發生轉變。
如今,金花村成功打造了深受游客青睞的“七彩部落”,實現華麗轉身。如今,金花村茶區變成景區,茶園變成公園,茶山變成金山。
餐飲店19家、民宿旅館30家……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120余萬人次。金花村村民享受到發展旅游帶來的紅利,短短幾年間,實現了收入翻番。
“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這塊立在金花村的牌子顯得格外醒目。馮燕青說:“現在的金花村,讓縣城人向往。”
相關標簽:貴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