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8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8月18日電題:安徽旌德:抓“三變”改革謀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吳慧珺、姜剛
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較改革前增長約45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改革前增長近30%……這是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近年來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交出的靚麗“成績單”。
“我現在不僅是農民,還是股東了。”43歲的旌德縣三溪鎮路西村村民蔣克勝說,村里搞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之后還對大伙開展了分紅,今年的分紅已拿到了,自己還盤活閑置房間開了5間民宿客棧。
路西村以前交通閉塞,農民靠種幾畝田地過生計。記者近日走訪路西村發現,寬敞的村莊道路已取代了昔日的窄道。“以前這條路也就兩個人寬的田埂,一到下雨根本沒法走。”蔣克勝說。
給蔣克勝帶來變化的是“三變”改革。路西村是安徽首批13個試點“三變”改革村之一。在路西村的基礎上,旌德縣由點及面開展這項改革,被列為全省“三變”改革整縣推進試點縣。旌德縣位于皖南地區,總人口15萬人,轄10個鎮,有68個村(居)。
在資源變資產方面,旌德縣農委副主任汪嘉楠說,旌德縣盤清集體經濟家底,集體經濟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賬面價值總計9.4億元。尊重村民意愿,旌德縣折股量化經營性資產4.3億元。除分配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外,該縣將1.38億元尚未發包的集體資源性資產納入集體經濟公司注冊資本,盤活閑散資源。
資金變股金,盤活“死錢”,用好“活錢”。旌德縣將投入到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的資金形成的0.55億元固定資產(經營性)納入了集體經濟公司總資產。2015年以來,整合2408萬元的省財政綜改項目資金和1000萬元的縣財政集體經濟扶持基金,到今年6月,已扶持了47個村集體申請的“三變”項目,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我們村整合了省級財政農村綜改資金100萬元,在景區建設了500平方米的民宿,委托一家公司運營,每年固定收入8萬元。”旌德縣興隆鎮三峰村村支書余舟慶告訴記者,村里還申報了30萬元扶持入股油桃觀光采摘園,帶動集體每年增收6萬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旌德縣在51個人口不多、流動量少的村,設置了人口股96567股;17個人口較多、流動量大,或涉及并村、并組等因素的村,設置了農齡股488127股。全縣35502戶農民領到了股權證,被賦予了集體資產的占有、收益、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各項權能。
在發展土地股份合作方面,旌德縣已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9個,入股土地近5000畝。孫村鎮合慶村169戶農民以480畝土地入股蘆筍種植合作社,保底分紅560元/畝,蘆筍成熟期每畝總收益可達近千元。合作社去年為當地村民發放工資近200萬元。
改革盤活閑置宅基地及房屋。65歲的馬來青在路西村開了一家民宿,說起脫貧前后生活的改變,笑得合不攏嘴。“民宿有6個標間,一般節假日前幾天,都會被提前預訂出去。”馬來青說,以前靠在山上砍柴為生,現在一年在家坐著就能掙三萬塊錢。
在改革過程中,旌德縣支持農民以閑置房屋入股農家樂、精品民宿等。汪嘉楠說,2015年以來,全縣發展農家樂54家,農家客棧69家,總營業額2076.3萬元,戶均增收16.9萬元。
2017年底,旌德縣68個村(居)經營性收入1001.7萬元,同比增長107.1%,較改革前的2014年增長約45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711元,較2014年增長約29.4%。其中,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變’改革在發展農村產業的同時,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推動了集體收入大幅增長,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旌德縣委書記周密說,下一步旌德將繼續聚力農民增收,讓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紅利,同時也為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闖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鄉村振興之路。(完)
相關標簽:安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