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做精“一塊皮”打開“一片天”
——廣東江門新會區推動陳皮產業煥發生機
崖門,珠江西出海口之一。此處匯聚西江、潭江、銀洲湖三江之水,從云貴高原沖刷而下的獨特土壤和咸淡交融的灌溉用水,孕育出了一種貴如黃金的南藥——新會陳皮。千百年來,當地民眾將曬制新會柑皮的手藝代代相傳。陳化數年的柑皮化身道地藥材,以其清香撲鼻、藥性溫和、能治“未病”的特質蜚聲海內外。
每年9月,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大街小巷總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剛剛摘下的新會柑被去肉取皮,晾曬在各家各戶的房前屋后,柑香縈繞,久久未退。守著這份清香,人們寄望的是陳化的柑皮能飛上價格的“高枝”。現如今,依托陳皮產業的利益共享鏈,美好憧憬變得更加可期——新會柑種植面積已達7萬畝,產值超60億元,“新會陳皮”躋身全國區域品牌價值百強。
高標準規劃大園區布局
新會以陳皮出名,然而當地陳皮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產品,新會陳皮更多被喜歡“食療”的廣東人所青睞,更遠范圍則名聲不響。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黃龍病的肆虐給新會柑樹帶來重創,陳皮產業發展也一度陷入低谷。
“改變始自2011年。”土生土長的新會人文杰回憶道,“從那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新會陳皮文化節和新會陳皮柑產銷對接會開始在全國各地推介。”隨后,新會區政府把陳皮品牌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創新推廣機制,通過多元渠道,致力打造新會陳皮區域公用品牌。
不過對于農業產業的騰飛發展,只是張開品牌翅膀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強筋壯骨”、對產業鏈條進行“千錘百煉”。而這,也是新會正在下的一盤大棋——圍繞三江交匯的陳皮生產核心區,創建集柑橘種植、生產加工、金融投資、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于一體,占地64.5萬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從1996年產值不足300萬元,到2017年產值突破60億元,新會陳皮產業體量迅速膨脹的同時,在經營方式上也面臨著從單打獨斗的個體種植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從單一特色地域農產品延伸為高附加值農業產業鏈條的轉變。對于新會陳皮產業來說,這既是暴露短板的痛點,更是鳳凰涅槃的拐點。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要解決的,就是消除痛點、助推轉型。
“產業園區正集中精力建設新會陳皮質量安全溯源平臺以及科研平臺,以實現‘三個’提升——品質提升、品類提升、品牌提升。”新會區副區長黃銳樓表示。
在政府引導下,園區內企業與國內36個科研院所展開合作,圍繞新會陳皮品種提純復壯、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存儲、大健康產品研發等課題展開聯合技術攻關,為陳皮加工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提供強勁助力,一大批科研成果相繼轉化,行業標準化體系逐步完善,35類100多種陳皮衍生類產品相繼面市。
2017年9月,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進入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國字號”園區的建設規格給新會陳皮產業裝上了加速前行的引擎。“創建園區的1億元獎補資金,加快了許多想法的落地。”黃銳樓介紹,接下來將重點改善產業園基礎設施條件和完善公共服務能力。目前,新會陳皮質量安全溯源平臺已進入網站招標階段,陳皮產業科技與管理服務中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正在建設,很快便可以正式運營。
融合中創新鏈條式發展
2016年,一款茶界網紅“小青柑”橫空而出,攪動了國內沉寂已久的普洱茶市場。小青柑茶是指用七八月間、還沒有成熟的新會小青柑,加入云南普洱茶加工而成的茶品種,以青柑的清新香味和茶葉的醇香和諧融合而贏得消費者青睞。2017年,新會小青柑產能達到5000噸以上。小青柑在全國茶葉市場的異軍突起,直接推動了新會柑茶的市場價格,而新會柑及陳皮產品的生產期,也由傳統的10月份提前到了6月份。
小青柑在全國市場的一炮而紅,激勵了新會陳皮企業依托產業鏈優勢開發多元產品。新會新寶堂陳皮有限公司以生物科技嘗試對新會柑去皮之后廢棄的柑肉進行深度開發利用,開發出新會陳皮酵素生產線,走出了一條大健康產業的新路。公司董事長陳柏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陳皮酵素生產線目前達到每年處理2萬噸果肉的產能,酵素產出可達到1萬噸/年,按照40萬元/噸的市場價,原本被廢棄的柑肉搖身一變成為產值40億元的新產業。
做精“一塊皮”,打開“一片天”。無論是小青柑,還是陳皮酵素,都是企業主動應對消費升級的創新作為。這也是一個信號,標志著新會陳皮產業已經從簡單的產品交易走向集生產、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于一體的三產融合廣闊格局。按照規劃,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布局種植基地2.4萬畝、研發加工基地0.4萬畝,以及市場交易和文化旅游基地,形成以健康食品、農業綜合開發、精深加工、綠色種植及品牌傳承等功能為支撐的多元發展板塊。
新會陳皮村便是新會陳皮產業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結晶。成立于2013年的新會陳皮村是一個集陳皮生產、陳皮交易、休閑養生、生態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農產品綜合體。在這里,人們可以找到以陳皮為媒的各種業態:從新會柑種植合作社、鮮柑交易平臺到標準化加工倉儲平臺、陳皮交易中心、陳皮文化體驗館等等。
“從種到儲再到銷,我們都建立了一套規范,使產業在標準化運作下健康發展。”陳皮村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冠東介紹。開業當年,陳皮村便在全國首創“陳皮銀行”。進入“銀行”的陳皮,可進行期貨、現貨交易,也可以用來抵押貸款,目前已聚集上千名客商。
對接大市場共享好收益
隨著新會柑種植規模的迅速擴大,有人認為,今年柑果收購價格可能面臨下滑。對此,江門麗宮國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國良卻胸有成竹:“我們準備以企業擔保的形式為農戶尋求銀行貸款,讓他們渡過柑果可能掉價帶來的資金周轉難關。”
麗宮食品致力于新會柑普茶、陳皮餅等陳皮精深加工品的生產與銷售,2017年12月作為陳皮行業第一股成功登陸新三板。在它背后,對接的是3000多畝新會柑種植基地和超過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我們會開出高出市場均價20%的價格收購,但同時也要求合作農戶的柑果質量要達到更高標準。”歐國良表示。2017年,麗宮食品柑果收購均價達到每斤7.2元。按此計算,其合作農戶產值達到3萬元/畝。
“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過程中,始終以姓農、為農、惠農為根本落腳點。”黃銳樓表示,讓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共享現代農業發展利益,也是新會陳皮產業發展的初心。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已集聚市級以上產學研平臺8個,培育出農業龍頭企業12家,建立新會柑種植專業合作社42家,直接帶動規模化種植戶900多戶,從業人員超2萬。
產業園還鼓勵企業與合作社、農戶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利益共享模式,逐步推進以統一銷售為主的經營合作、以統防統治為主的服務合作,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產品經銷商合作、聯營,鼓勵和支持合作社跨區域合作和同業聯合發展,讓農戶更多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
目前,以陳皮村為中心建成的陳皮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已孵化企業近200家。未來,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還將重點針對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農業科技人員等開展“雙創”政策扶持,形成多元主體共建格局。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